地方 地方焦點

元智藝設系畢業展「輻射源」 6/3濕地 Venue 展出

▲元智藝設系畢業展「輻射源」

▲譚文睿同學以工業設計作品《竹組》。(圖/元智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元智大學第13屆藝術與設計學系108級畢業展「輻射源」,6月3日-7日於台北市濕地Venue展出。展覽分為藝術及設計兩大類別,共有28位同學參展。元智大學藝設系林楚卿主任表示,「輻射」在人們的固有概念中,通常具有感染、變異的負面意象,此次展出反其道而行,將輻射這種具有穿透性、能量巨大的精神性質,默默滲透於創作概念中。

在設計類別中,譚文睿同學的作品《竹組》發現到台灣擁有豐富的竹林資源,而竹子無法被簡單的加工使用,只有少數技術精湛的竹藝師傅會製作竹製品,但隨著時代的演進竹工藝也逐漸斷了傳承,導致大量的竹材被荒廢,因此製作出一種讓所有人都能簡單、系統化組構竹子的零件。

▲元智藝設系畢業展「輻射源」

▲林子洺同學的作品《巷仔樓,迺市場》。(圖/元智提供)

在舊市場改建中,林子洺同學的作品《巷仔樓,迺市場》以中壢新明市場為對象,研究與思考在台灣市場立體大樓化的風潮下,是否有更多不同或更符合需求的方法。給予中壢新明市場在這新時代的生存意義。

張祐勻在新媒體、互動藝術、虛擬實境的設計作品為《意識交匯》,透過觸感的引導進入沉浸式空間,觸感與影像的交融,將他們的意識與虛擬世界連結。作品將觸動觀眾內在的感知和想像力,在「意識交匯」中,虛實交融,創造出一種獨特而深刻的觸感體驗,超越現實界線。

▲元智藝設系畢業展「輻射源」

▲林琦絢的複合媒材裝置《日常的塑膠袋系列》。(圖/元智提供)

在藝術類別中,林琦絢的複合媒材裝置《日常的塑膠袋系列》,將不被注意的日常物品,透過尺度的放大改變觀看的角度,用幽默誇張的手法重新探討其功能、空間與塑形的可能性。

袁子璿的裝置作品《殼》,將生活中觀察到的廢棄物質「蛋殼」進行搜集與再造,轉化為一種新樣貌,並使用裝置的形式提供蛋在生命週期中的再次延續。

在行為藝術中,郭端儀的作品《受限的映像》,以人偶扮演的形式,帶著面具以及穿著人偶服,將不真實的形象滿足社交期望,逐漸失去自我的壯態。

林楚卿表示,元智藝設系不只培養學生藝術設計專業技能與創新思維實踐能力,更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而專業的創意空間,在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藝術和設計的多元面向,更體會到實踐力量的價值。學生四年的扎實訓練和創新思維,將引領同學在各種藝術或設計領域的航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