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馨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今日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建置完善「職場性騷擾」防治系統。(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台灣政壇近來爆發性騷擾爭議,也掀起其他各領域「MeToo」運動,越來越多被害人勇於發聲;不過根據統計,有多達7成至8成的職場性騷擾案件成為「沈默黑數」,今(5)日婦女團體召開記者會提出有關《性別平等工作法》超過20年來的漏洞,讓許多受害者求助無門或不敢求助。
勵馨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今日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民眾更進一步關心職場性騷擾、性別平權議題,他們從實務觀察發現「職場性騷擾」的發生與隱匿有兩大關鍵因素,其一是「權勢關係」,第二是「防制制度不健全」。
根據勞動部調查指出,受到職場性騷擾的受害者當中,有7到8成選擇不申訴,原因包括「擔心別人閒言閒語」(15.5%)、 「擔心失去工作」(13.5%)、「擔心遭受二度傷害」(7.0%)、「不知申訴管道」(5.1%)、「擔心調離原工作」則占了超過4成。而在勵馨基金會2021進行的性別暴力問卷調查中,在職場性騷擾有25%曾提出申訴,而它們申訴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證據不足佔50%,其次是申訴單位反應消極佔37.87%。
婦團指出,職場性騷擾缺乏可信賴的申訴機制,很多被害人擔心職場的「權勢關係」會影響工作權益,也有很多被害人不知道怎麼申訴、擔心身份曝光、檢討受害者等。還有些雇主會把提出申訴的被害人當成「麻煩人物」,甚至濫用職權報復被害人。
婦女新知基金會法律部主任戴靖芸也表示,《性別平等工作法》將調查責任歸於雇主,但是當性騷擾的加害人就是雇主、握有權勢者時,就會形成「裁判兼球員」的情況,這漏洞已經長達20年之久;或者當加害人是客戶、合作夥伴這類「非同一單位受雇者」的情況,雇主也難以直接調查或懲處。
▲婦女團體指出,職場性騷擾多達7成以上「沈默黑數」,跟多年來防治漏洞有關。(圖/記者林育綾攝)
戴靖芸也說,這次的性騷擾風暴始於政治圈,後來才在其他領域擴散,也能看出社會大眾將性騷擾、性侵害等性暴力行為,視為次等於政治目標,或當成僅為個人小事的事件,甚至簡化為「過度追求」。
被害人常常被要求不要太嚴肅、不要開不起玩笑、要「顧全大局」等,甚至還要他們盤算申訴後,對職涯的負面影響。像是基層黨工被金主、樁腳性騷擾,或保險業務員被顧客過度追求、演藝人員被言語性騷擾等等,很常被當作是職場的日常。如今隨著越來越多被害人勇於說出自己經驗,這個議題才被看見。
戴靖芸明白,被爆出來只佔了非常小一部分,而說出來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呼籲短期內不分黨派、每個政黨,都要建立優於現行法令的內規,積極處理性騷擾事件,包含黨工、候選人、民代等申訴,建立正式規範,並強化主管處理的專業知能與敏感度。同時,政府應該即刻修法,把漏洞補上,目前法規的複雜不但讓民眾難以理解,也難以派上用上。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也說,《性工法》法規推動超過20年,但這波的「MeToo」讓我們看到,大眾的性別意識和現實仍有很大的差距,也是法治「漏洞的反撲」,建議這件事就跟消防安全一樣,平時就要演練,去檢視當組織發生性騷擾事件,如何落實,在申訴初期就要主動告知被害人相關保障,而不是被動。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強調,這波的「MeToo」讓我們看到,大眾的性別意識和現實仍有很大的差距,也是法規防治「漏洞的反撲」。(圖/勵馨基金會)
她強調,太多人輕忽性騷擾的傷害,認為不會少一塊肉,但這是對「安全感」的傷害,「也是「勞動權益的議題。一旦該提供保護的組織,沒有提供的話,又會添加一層傷害。
除此之外,王玥好也指出,政府沒有提供關於職場性騷擾的「心理輔導機制」。像是法規提到,雇主「得」引介醫療資源等,在文字用的是「得」,而不是「應」,在缺乏各種實質協助下,會讓被害人感到恐慌、害怕失去工作等。
她期望藉此機會呼籲,行政院可以督導勞動部,甚至與衛福部跨部會合作,去促成跨部會的機制;針對雇主的惶恐有需要加以輔導。立法院也應該要建立法源,讓雇主能提供相關協助,幫助被害人。同時也向更多性騷擾被害人喊話,如有需要能夠向相關NGO團體求助,獲得法律及社工相關資源。
勵馨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共同呼籲政府建置完善「職場性騷擾」防治系統,著手《性別工作平等法》等性騷擾法規的修訂,並落實企業雇主的防治責任。也應儘速修法,提出相關補強措施,從系統面作出改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