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急開記者會澄清「私幼餵藥案」 他揭7大矛盾:謊話連篇!

▲▼   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今下午召開「堅決守護幼兒安全 傷害事件零容忍」記者會,邀請市府局處官員到場說明。(圖/記者崔至雲攝)

▲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昨召開「堅決守護幼兒安全 傷害事件零容忍」記者會。(圖/記者崔至雲攝)

記者杜冠霖/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某私立幼兒園爆出幼兒遭餵食藥物,在學童身上驗出「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多位家長更指控市府不聞不問。民進黨立委羅致政9日在黨團記者會上表示,昨教育局緊急跟國民黨議員召開記者會說明,但看完記者會後,跟家屬再重新對一下時序還有市府處理方式,發現謊言連篇、有7大矛盾之處,教育局完全沒提到行政疏失怠慢處。

新北板橋一名幼兒園中班教師日前被3名家長控告,涉嫌以藥物餵食幼童,警方前往幼兒園及老師住家搜索,扣回監視器追查,依傷害、藥事法等4罪嫌送辦,檢方諭知2萬交保,該教師也被教育局停職。而陸陸續續傳出多位孩童於家長自行送醫藥檢後,發現有巴比妥等藥物殘留。現在已經累積超過15名家長報案,並控訴新北市府不聞不問。

部分家長指出4月就向市府舉報但未獲回應,而根據教育局提出的處置流程,5月15日啓動兒虐司法介入、司法機關18日到園搜索,一直到6月5日安排醫師到幼兒園採檢,最後檢驗出8人有微量反應,才廢止幼兒園設立許可,裁罰15萬元。

羅致政表示,根據市府的說法5月15日教育局接獲通報,但當天侯友宜的臉書仍是狀況外、非常諷刺,當天臉書內容是「為孩子守護每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完全沒提到幼兒園情況,到底是教育局沒有向市長通報?還是市長通報了也不在意?不是無心就是失能了,沒有第一時間做處理。

羅致政質疑,第一、市政府昨天的新聞稿提到,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同步啟動,根據相關法規,一但教保機構發生不當管教,主管機關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設立委員會調查處理,新北市府有沒有兩日內調查處理?

羅致政表示,根據相關處理辦法,必要時須訪談當事人、檢舉人、行為人以外教保相關人員,就算沒有報案家長,其他家長也應該被徵詢調查,新北市府有做這些動作嗎?昨天記者會完全沒有提到。5月15日到現在也快一個月了,總要有調查進度吧?市府有約談當事人、檢舉人、行為人以外的教保人員、老師、家長嗎?甚至,調查小組成立了嗎?

羅致政指出,上禮拜當事人陳情後,我們就向教育局詢問,教育局長說,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有初步結果後才會行政裁罰,這才是教育局過去一段時間立場,教育局不斷說已經進入司法調查,然後行政調查就沒有動靜了。

第二,教育局稱5月15日到園稽查。羅致政表示,詢問幾位家長後,發現並沒有到園稽查這回事,請問新北市府稽查甚麼?紀錄是什麼?做了哪些稽查?請對外說明。

第三,教育局聲稱,當日啟動一對一個案追蹤。羅致政指出,但陳情家長在5月24日才第一次接到教育局電話,社會局的追蹤是跟誰一對一?可能只有報案家長,並未給全園家長必要協助。

教育局表示,有告訴家長相關事宜、請大家注意。羅致政表示,但5月15日到園稽查後,很多家長還不知道有這樣的情形,直到5月18日新聞見報才知道有這件事情,還有家長在群組看到討論才驚覺,「園方也好、教育局也好,從未主動公告、通知家長,都是事後在報紙、群組才知道,哪來的一對一追蹤?」

第四、教育局聲稱5月22日提供檢驗窗口。羅致政指出,當天是學校發公告給家長,說提供某間私人醫院當檢驗窗口,但家長不放心園方的窗口,22日教育局稱提供窗口,請教育局說清楚,到底是用什麼方式提供家長窗口? 

第五、教育局聲稱6月1日主動協調醫院到園檢驗專案,羅致政質疑,請問當天成立專案了嗎?還是當天才開始聯絡?因為真正到園採檢是6月5日,教育局為何突然發現需要到園採檢?因為紙包不住火了,因為市府知道2日要開記者會了,急忙在1日才協調醫院採檢,但為何又拖到5日才採檢? 

第六、教育局聲稱,案發後啟動一對一專案安置,羅致政痛批,這又是個謊言,他們一對一接觸家屬是在6月2日,也就是我們開完記者會後,家屬23日接到教育局電話只說「有沒有需要協助?」,並沒有所謂專案安置計畫,陳情家屬是自己去找學校,根本沒有人幫他。

第七、教育局稱,毛髮檢測由檢調單位視察需求進行。羅致政表示,禮拜一的到園採檢是驗血沒有驗毛髮,但幾位報案當事人都被檢察官告知要做毛髮採檢,當然要經過家屬同意,但很多專家也憂心會不會已經過代謝期?有無必要做毛髮採檢,檢調單位可以決定,但如果家長有需要,教育局不能提供這樣的協助嗎?顯然這樣的說法也是誤導。

羅致政指出,新聞稿內有許多跟事實背離、扭曲,擔心市長到現在完全被教育局說法蒙蔽、完全沒提到行政疏失怠慢處,盼行政單位加快動作,讓真正的司法、行政調查不要落後太多,市府跟市長一定要扛起責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