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終於完成最後一哩路! 300年老圳「猴悶溝」改善竣工通水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雲林斗南鎮「猴悶溝圳」有300多年歷史,因渠道建造年代已久,渠道內面破損、滲漏,經多次改善仍有358米幹線為砌石墻。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原雲林水利會)分段辦理改善,完成矩型座槽358公尺、兩側重力式擋土牆570公尺,為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使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完成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使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圖/記者蔡佩旻攝)

▲立法委員劉建國表示,未來將有多達140億元的疫後預算要來改善台灣的農田水利建設,將使雲林成為農田水利建設的指標縣市。(圖/記者蔡佩旻攝)

「111年度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竣工典禮由農田水利署副署長兼雲林管理處林國華處長主持,邀請包括立法委員劉建國、斗南農會總幹事張燕容、雲林管理處斗六分處主任曾凱頎、諮議委員陳岐峯、張有擇,以及當地里長、當地水利小組長、農民等近百位貴賓出席觀禮。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完成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使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圖/記者蔡佩旻攝)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竣工,今日慎重舉辦通水典禮。(圖/記者蔡佩旻攝)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說明,猴悶溝圳創設於1712年,水源取自崙子溪,開圳已有311年,總長2273公尺;原本建構時以茅草、黏土等做材料,至1947年後陸續整建重力堰、砌石墻、延長堤防、改修排砂門,以及改善渠首工(引水入圳之構造物)等;最後一段改善工程經費為1196萬5千元,工程自2023年2月1日開工,歷經4個月的施作已順利完工。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完成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使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圖/記者蔡佩旻攝)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說明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圖/記者蔡佩旻攝)

雲林管理處長林國華表示,「把水留住、灌溉大地」是農田水利署的施政願景,實施策略是「蓄豐濟枯、引水廣佈、智慧管理、取清防污」, 而「111年度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完工後,減少圳路漏水與輸水的損失,澤被94公頃的灌區,完工後路側邊坡不再崩塌,民眾出入安全、降低疏濬維護管理難度,是本署願景的具體表現。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完成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使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圖/記者蔡佩旻攝)

▲竣工典禮邀請立法委員劉建國、斗南農會總幹事張燕容、雲林管理處斗六分處主任曾凱頎、諮議委員陳岐峯、張有擇,以及當地里長、當地水利小組長、農民等貴賓出席觀禮。(圖/記者蔡佩旻攝)

「農為國本」,林國華強調,農田水利建設是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為提供農友量足質優的灌溉用水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工作價值。農水署也會持續爭取經費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讓所有農田水利設施更完善,也期盼未來各位嘉賓、諮議委員、小組長與本處同仁的通力合作下,讓雲林農業更發達,農友的生活更好。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完成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使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圖/記者蔡佩旻攝)

▲雲林管理處長林國華表示,農水署也會持續爭取經費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讓所有農田水利設施更完善。(圖/記者蔡佩旻攝)

立法委員劉建國表示,農田水利扮演著台灣的文化歷史、教育環境的重要角色,如何把水留住是台灣這個島嶼型國家重要的課題。而自改制為公務機關後,雲林管理處各項工作量增加,仍能維持工程優良的品質,其努力值得肯定。經向總統爭取,未來將有多達140億元的疫後預算要來改善台灣的農田水利建設,將來更將服務擴大到灌區外,將使雲林成為農田水利建設的指標縣市。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完成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使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圖/記者蔡佩旻攝)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斗南鎮「猴悶溝圳」改善,完成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使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圖/記者蔡佩旻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