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宏大師伴學童製作早年「羅黏香」香包。(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以下同)
記者唐詠絮/彰化報導
端午節將近,為了讓年輕學子體驗古早民俗活動,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邀請鹿港戲偶大師施建宏到永靖鄉竹子社區的農村課輔班擔任客座講師,和學童、家長們與新住民媽媽共同製作獨一無二「羅黏香」的彩繪香包,讓小朋友在寓教於樂中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
農曆五月稱為「百毒之月」,香包用來消毒驅趕蚊蟲,可說是先人的智慧、古代的防疫措施,早期台灣的香包用「羅黏香」製成,「羅黏香」是以楠木粉做為黏劑,添加檜木屑粉或檀香粉末所製成,除了作為香包原料外,可按照揉捏成團、進行壓模、陰乾、打石灰粉底、彩繪上色、裝飾等工序,製成布袋戲「香偶頭」。
這項台灣獨有的工藝技術原先是用來做布袋戲的木偶頭,後來布袋戲開始蓬勃發展,老師傅手工製作偶頭跟不上塑膠戲偶的量產速度,從此「羅黏香」布袋戲偶逐漸消失近一甲子。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回憶起兒時這種傳統技藝,注意到羅黏香技藝快銷聲匿跡,盼能邀請專家大師將文化延續下去,最後在鹿港找到這位做羅黏香的老師傅,讓「羅黏香」的傳承看到一絲希望。施建宏老師表示,基金會和成美文化園很有心,從2017年開始規劃羅黏香彩繪香包的親子活動,後來還邀他到成美藝廊舉辦「羅黏香」特展,讓民眾看到快失傳的傳統工藝。
今年基金會特地安排施建宏老師來到基金會開設的農村課輔班,利用天然的檜木粉、肖楠木粉加上太白粉,再將木屑壓模動物圖案,教學童做端午節香包。執行長蕭巧怡表示,基金會在彰化永靖長期推廣傳統文化教育傳承,盼大眾一同認識並守護傳統藝術文化資產的美好。
竹子村村長周文曲也全程到場參與活動,他看到施老師帶來的羅黏香布袋戲偶感到很驚喜,也感謝各界協助讓偏鄉社區孩子開展新的視野。
新住民黃媽媽表示,印尼本地沒有過端午節,感謝基金會舉辦這麼有趣的活動,讓她可以有機會陪小孩共度快樂的時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