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守信、姚仁祿走上「一條不尋常的路」 用心活出自己的樣子

▲▼簡守信、姚仁祿公益座談。(圖/記者湯興漢攝)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右)、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合心精進長姚仁祿(左),共同舉辦一場「走一條不尋常的路」公益講座,24日下午在誠品信義店展開精彩對談。(圖/記者湯興漢攝,以下同)

記者洪菱鞠/台北報導

現在年輕人要面對求職就業關卡,三明治世代青壯年要兼顧家庭及事業,在各種挑戰襲來的此時此刻,該如何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合心精進長姚仁祿兩位不同領域專家,分別從醫學、藝術與人文的視角,24日下午於誠品信義店展開一場精彩的跨界對談,現場幾乎座無虛席,即使端午連假期間,仍吸引許多人參與講座,ETtoday新聞雲同步全程直播,也有不少人透過線上觀看、互動。

▲▼簡守信、姚仁祿公益座談。(圖/記者湯興漢攝)

▲▼簡守信、姚仁祿公益座談。(圖/記者湯興漢攝)

▲簡守信(右)、姚仁祿(左)兩位不同領域專家開講,吸引許多人參加講座聆聽,也有不少人透過線上直播觀看。

人因為選擇不同的路,而看到人生不同的風景,簡守信當年受邀主持醫療節目《大愛醫生館》,把健康知識傳遞出去,讓更多人獲得正確醫療常識,還有學子受到啟發走醫學之路,沒想到因此拿下了金鐘獎,更是一主持就長達22年,今年四月播出滿六千集。雖然畢業自臺大醫學院,簡守信卻是離開臺北選擇慈濟,經歷了花蓮、大林、臺中慈濟醫院,之後從診間走到攝影棚,也走到人間到印尼、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各國義診,還曾在印尼紅溪河划龍舟,這些特殊經驗為他帶來跨界人生,也正如公益講座主題「走一條不尋常的路」。

▲▼簡守信、姚仁祿公益座談。(圖/記者湯興漢攝)

▲簡守信認為,儘管別人會用他的眼光來看你,但一定要問自己「我到底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

簡守信提到,臺大醫學院畢業後,並不是不經思考就去花蓮,而且數據可以證明,因為當年在臺北整形外科醫生中他是六十分之一,到了花蓮他就是唯一,只是家人一開始都不贊成,於是他站在彼此立場角度去了解、不斷溝通,說明自己觀察到的城鄉醫療資源差距,以及慈濟醫院對醫療與人文的尊重,可以發揮專業幫助當地更多真正需要的病人,才逐漸得到家人認同。

簡守信認為,儘管別人會用他的眼光來看你,但是一定要問自己「我這樣做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當初投入這個行業的熱情還存在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為什麼不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年輕最重要的特質就是熱情、理想,當這些被拋棄的話,未來再回過頭看自己的時候,也許變成的就是最不想成為的自己;若是曾經努力過,就算沒有飛黃騰達、那麼成功,相信也會收獲到一些成果。

▲▼簡守信、姚仁祿公益座談。(圖/記者湯興漢攝)

▲大學時,漢寶德教授教姚仁祿「思考的方法」,做任何事要想清楚再去做,給他人生相當大的啟發。

姚仁祿則是在高二就決定讀建築,到處找照片看到東海校園最漂亮,考大學只填一個願,結果漢寶德教授教他「思考的方法」給他人生相當大的啟發。原本打算四十歲退休去哈佛大學附近開書店,沒想到卻當了三十年的全職志工,他說自己過去是不看電視,有一天拿遙控器打開,聽到了證嚴法師的第一場演講,在此之前完全不認識慈濟,沒想到幾天後就接到電話朋友邀約蓋「花蓮要靜思堂」,從此開始了他人生下半場「走一條不尋常的路」。

姚仁祿分享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直覺的心靈是一種神聖的天賦,理性的思惟則是忠實的僕人」,然而,他認為現在的教育讓我們放棄直覺,只相信理性,因此他常常告訴很多家長,小孩想要做什麼,只要沒有變壞,就讓他們嘗試去做,並且信任,因為被信任也是被愛,你信任他,他就會把潛力發揮出來。

他也以自身為例,23歲研究所還沒畢業就創業開公司,當時能做的是讓家人嚇一跳、但不害怕,除了不做虧本,某年還和姚仁喜沿著中山北路,一家一家尋問有沒有要做室內設計,走了一整個暑假,生意卻是掛零,過程辛苦,但是一種磨練,一步步去做、鍛鍊自己,總會累積到什麼。

▲▼簡守信、姚仁祿公益座談。(圖/記者湯興漢攝)

▲簡守信與姚仁祿認為有機會就要多鼓勵年輕人,而所謂「走一條不尋常的路」,不一定要刻意與眾不同。

簡守信與姚仁祿提醒年輕人,不一定要與眾不同刻意選擇「走一條不尋常的路」。簡守信說「小事問腦、大事問心」,不妨靜下來,問一下自己,把自己的心意讀出來。姚仁祿說,年輕人要真正了解自我「自己心裡想得清楚就能活出自己的樣子」,不會碰到困難是不太可能,但也不要因此放棄,除了有決心,也要吃點苦,另外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天道酬勤」,「勤勞」是絕對有用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