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鎮宇、林緯平/專題報導
隨著新冠疫情全面解封,人們開始摘掉臉上的口罩,回歸正常生活,在這3年多被「蒙蔽」的日子裡,許多人被迫離開原有生活模式、工作,卻也意外找到新天地。外送員就是一明顯例子, 疫情期間外送員人數暴增3倍,突破逾18萬人,當中多人是中年而轉職,或是欲貼補家用,但隨著疫情解封,他們反而不願回歸正常朝九晚五的「社畜」生活,而是眷戀於這自由自在的外送工作。
▲林長亨在跑外送前,是擁有30年資歷的廚師(圖/記者沈君帆、梁建裕攝,下同)
現年50歲的林長亨擁有30年餐飲經歷,於疫情前是團膳廚師,還曾經當上全台最大Buffet餐廳的行政主廚。但疫情開始後,公司先是宣布放無薪假,從一週休一天增加到一週三天,薪資瞬間縮水1/3;接著因為團膳業務減少,公司把他的上班地點,從原本走路3分鐘可達,調動到要開車40分鐘才能抵達的地方。再加上公司內部人事鬥爭嚴重,讓他決定離開工作30多年的餐飲業,轉身當起外送員。那一年,他的孩子才1歲。
▲外送員人數逐年增加。(圖/記者唐鎮宇製)*點圖可放大
談起待業那段時間,林長亨不諱言「那時候找工作滿碰壁的,因為很多店家都在縮編」,最終他在朋友建議下開始跑起外送。初期,所有事情對這位中年轉行的大叔都相當新鮮,包括幫客人送發票啦、買汽油,甚至是幫忙打老鼠、代買保險套的都有。同時由於送單時間彈性,讓林長亨能顧及生活上的所有人事物,這是過去在餐廳上班時無法做到的。
▲外送讓林長亨找到工作的熱情。
漸漸的,林長亨越跑越有心得,開始有客戶指定送單,這讓他開始思考如何將這塊「外送大餅」做大。林心想,這麼多客戶他一個人也吃不下來,不如找幾個不錯的夥伴組「車隊」,一旦他太忙案子接不完,就推薦客戶由車隊內的成員來接手。就這樣,林長亨從一位對餐飲業失望而離開的中年男子,轉身在外送業建立自己的事業。
阿偉就是林長亨車隊裡的一員,44歲的他老家在彰化,跑外送前在工地裡繪製施工圖,工作範圍主要集中於中部。但疫情時建案驟減,讓阿偉的收入受到影響,他因此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北上。「我以前在台北讀書,在這待過幾年,對這邊的街道很熟悉,加上這邊的機會比較多,就一個人上來開始跑外送」,阿偉在不到5坪的租屋處裡說到,他過慣了自由接案的工作模式,因此當沒有工地工作時,就會安排到台北跑單。
▲阿偉獨自北上租屋,在大台北地區接單跑外送。
宗翰同為車隊成員,他來跑外送雖同是因疫情期間要貼補家用,但主要是因為喜歡騎車。主業為水電小包商的他,由於平常工作壓力大,在下班後跑單不僅可以舒壓,還可以藉此發現一些新景點、餐廳,甚至是開發新客群,最重要的是這一切前提都是「油錢免費」。
▲宗翰跑外送時,也會藉機開發新的景點、美食。
跑外送,除了是個人付出多少努力,獲得多少收穫外,林長亨、阿偉、蔡宗翰都在這找到新的「人際關係」。林長亨直言,「以前職場的同事的關係有礙於升遷壓力,大家難免會有一些勾心鬥角,但跟這群夥伴司機,大家是屬於一個互助、互利的狀態」。阿偉則表示,「現在下班後有一群人能夠約吃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蔡宗翰儘管只是把外送當兼職,但他仍相當享受因跑單所產生的「團隊情感」。
▲外送工作在疫情期間興起,也乘載許多「轉職者」的夢想。
新冠疫情後,社會起了很大的變動。外送員不願意再回去內場下廚、不願意回去坐辦公室,不願意再忍受不合理的對待,寧願到街頭頂著烈日送著一單又一單的外送。這是他們疫情後,找到與生活對抗的新方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