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樹大紅袍20克88萬!毛澤東「茶渣都吞下」 如今有錢也買不到

記者蔡儀潔/福建報導

深受品茶老饕喜愛的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最為上品的烏龍茶,有「茶中狀元」之稱,而「母樹大紅袍」更是金貴。當地茶企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介紹,母樹大紅袍周圍2萬畝的茶叫做「山內茶」,「你現在拿500萬(人民幣,下同)去三坑兩澗內買一畝地,你都買不到。」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大紅袍。(圖/記者蔡儀潔攝)

▲長在峭壁上的母樹大紅袍。(圖/記者蔡儀潔攝)

「大紅袍」被譽為大陸「茶中之王」,而母樹大紅袍僅存6棵,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樹齡已有逾300年歷史,1930年代當地還曾派兵把守。

母樹大紅袍之所以能完整生長至今,據當地工作人員透露,首先兩邊都是峭壁,颱風、強風被擋下;其次是茶樹生長在岩壁上,不會遭遇陽光曝曬;岩壁左方有個小石溝,溝內的水是以「點滴」的方式灌溉茶樹。

當地政府於2003年為6棵母樹大紅袍投保1億元(約新台幣4.3億元),並於2006年起實行特別管護,停止開採。同年,母樹大紅袍及大紅袍製作工藝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在停止開採前,20克武夷山母樹大紅袍於2005年,拍賣出20.8萬元(約新台幣88萬元)的天價,毛澤東品茗時「茶渣都吞下去」,現在是有錢都買不到。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大紅袍。(圖/記者蔡儀潔攝)

▲武夷山的峭壁。(圖/記者蔡儀潔攝)

至於當初母樹大紅袍是如何被發現的,工作人員介紹稱,相傳當時的村民懷疑深山寺廟和尚偷吃了他們的雞鴨蛋;和尚晚間巡邏時發現兇手其實是大蟒蛇,為了洗脫嫌疑,他們將雞蛋換成鵝卵石。

出乎意料的是,吞了滿肚子石頭的大蟒蛇爬上峭壁,將茶樹的葉子全部吞下,一陣子後牠的肚子咕嚕咕嚕響,將鵝卵石順利排出。該工作人員表示,「這雖然是民間故事,但也說明大紅袍茶葉強大的消化功能。」

實際上,大紅袍經研究確實具有重要保健功效,譬如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等。為了令廣大民眾也能品嚐大紅袍,當地透過研發,在1982年成功實現扦插繁殖,1988年茶葉在品質風韻上已達到原母樹風味,實現扦插株的批量生產。

▲▼  武夷山,大紅袍   。(圖/記者蔡儀潔攝)

▲黃聖輝在接受訪問 。(圖/記者蔡儀潔攝)

深耕武夷岩茶、有300多年制茶歷史的「瑞泉」,由黃氏家族一脈相承。現任董事長黃聖輝受訪時指出,武夷山約有20萬畝大紅袍茶園,但母樹大紅袍周圍僅2萬畝,出產的「山內茶」被譽為是茶中極品,價格。

在黃聖輝看來,茶葉是當地的「金葉子」,在他爺爺那輩種茶的可以說是「窮得娶不到老婆」,當時一畝茶地2、3000元都賣不出去。位於核心圈的天心岩茶村,300多戶人家原來都是山裡的原住民,1998年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時搬遷到山外,「99%的人都是負債。」

隨著茶產業發展,黃聖輝表示,現在每戶人家基本都有2棟小樓、2部轎車;在最好的茶園三坑兩澗裡面,「你拿500萬現金想買一畝地,你都買不到。」

▲▼  武夷山,大紅袍   。(圖/記者蔡儀潔攝)

▲大紅袍茶葉烘製地點 。(圖/記者蔡儀潔攝)

瑞泉作為實現品牌化的岩茶茶園,黃聖輝表示,他更看重茶文化傳播,因此建造了茶文化博物館,展示過去20年收集的5000件唐宋元明清器皿,未來亦希望能到台灣與當地茶農進行專業交流。

據悉,茶葉作為武夷山市的支柱產業之一,茶山面積14.8萬畝,稅收已突破1.25億元,武夷岩茶連續6年位列大陸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2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