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雲林綠色農業新勢力掘起 縣府農業處淨零系列增能課程起跑

▲縣府農業處邀請雲林業者以實際行動,共同加入淨零減碳行列,建構永續共好生態圈,邁向零碳美好家園。(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縣府農業處邀請雲林業者以實際行動,共同加入淨零減碳行列,建構永續共好生態圈,邁向零碳美好家園。(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歐盟將在2026年正式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針對進口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課稅,被視為全球首見的「碳關稅」,農業淨零排放成為轉型新機會,雲林縣政府也積極布局因應之道,透過碳足跡等相關課程來推動民間企業加強減碳意識,提升雲林農產業的綠色出口競爭力。

雲林縣政府帶領雲林良品業者積極參與國際食品展,對外建立優質農產品牌形象及拓展銷售通路,其淨零碳排作為國際重大議題更顯重要。農業處處長魏勝德表示,有鑑於許多農民與中小企業,對碳足跡、碳中和、溫室氣體盤查等議題仍一頭霧水,不知該從何下手,遂安排四堂碳足跡淨零系列增能課程。

魏勝德說,課程從國際碳管理國際議題聚焦到碳足跡量化演練,循序漸進輔導雲林在地業者面對淨零新挑戰。27日於雲林縣政府開跑碳足跡淨零系列增能課程,主要說明國際溫室氣體管制趨勢、國內發展發展趨勢與制度、政府補助相關計畫等項目,以系列課程培養良品夥伴淨零量能。

▲縣府農業處邀請雲林業者以實際行動,共同加入淨零減碳行列,建構永續共好生態圈,邁向零碳美好家園。(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縣府農業處邀請雲林業者以實際行動,共同加入淨零減碳行列,建構永續共好生態圈,邁向零碳美好家園。(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對廠商來說,可以進一步瞭解產品在各生命週期階段產生溫室氣體之比例,研發相對較低碳排放的生產方式,從友善環境種植、產品包裝設計、降低運輸路程等方面著手,有效降低碳足跡,同時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並透過雲林良品電商、自媒體宣傳等多元行銷方式,提升消費者優先選購具碳標籤產品的購買意識,達成低碳經濟的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為傳統農業注入一股綠色新勢力。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邀請雲林業者們以實際行動,共同加入淨零減碳行列,建構永續共好生態圈,邁向零碳美好家園。雲林良品智慧雲端系統後續也將陸續推出各種增能課程,強化在地業者們的國際競爭力,課程一律採線上報名機制額滿為止。其系統平台更提供業者增能資訊查詢、課程報名、學習軌跡追蹤,大至企業,小至小農品牌,都能夠透過參與課程累積品牌價值。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其他新聞】

►三寶「橫跨3車道」左轉!大貨車煞不住猛撞 高齡駕駛嚇到呆滯

►台塑淨灘號召動員200人 「向海致敬」移除880kg廢棄物

►滿庫溢流! 雲林湖山水庫潺潺白絹美景舒心

►養雞場獲邀免費填土墊地基 驚見墓碑急報警!2無良業者收押

►「無良土尾組織」亂倒6.7噸廢棄物...清運費恐上億 驚見祖先墓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