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水試所宣布,台灣完成全球首例土魠魚人工繁殖。(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台灣坊間常聽到流傳諺語「1鯧、2午、3土魠」,而土魠魚(康氏馬加鰆)又被稱為海上白金,但過往魚苗無法人工繁殖,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今(30日)宣布,利用海上受精技術完成全球首例土魠魚人工繁殖,並成功孵化魚苗,魚苗培育到45天,體型就達到7至15公分,過去沒有任何魚種有這種紀錄,顯示有機會成為未來養殖的明星魚種。
土魠魚為中表層洄游性魚類,體表無鱗片保護,釣獲死亡率高,土魠魚因為滋味鮮美,深受消費者青睞,每到農曆年前,魚價往往水漲船高,近幾年來更屢創天價,被新聞媒體形容為魚類中的白金,但沿近海土魠魚產量自2001年達3200公噸高峰後,近年來漁獲量已下滑至500餘公噸,漁業資源已明顯下降。
不過,國際上目前未有土魠魚繁養殖相關報告,水試所今天召開記者會,在歷經多次試驗研究失敗後,宣布成功完成土魠魚的海上人工授精試驗,並成功孵化魚苗,這不僅是我國在土魠魚人工繁殖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更寫下全球首例。
▲水試所完成全球首例土魠魚人工繁殖。(圖/農委會提供)
水試所表示,去年研究團隊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的黑䱛人工繁殖技術,今年研究團隊再接再厲,終於完成土魠魚的人工繁殖受精,並產出魚苗實屬不易,且在魚苗培育上發現,魚種成長速度快,土魠魚魚苗培育到45天時,體型可達7至15公分,過去沒有任何魚種有這種紀錄,有機會成為未來養殖的明星魚種,目前魚苗培育工作仍持續進行中,研究團隊將朝魚苗培育技術上精進,期能穩定生產魚苗,希望將來能發展土魠魚的養殖,讓我國在繁養殖技術上更上一層樓。
▲土魠魚人味道鮮美,被稱為海上白金。(圖/農委會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