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6日下午乘機抵達北京,這是近一個月來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第二次訪問北京。陸官媒採訪多名大陸學者6日直言,此次葉倫訪華是否能達成預期的效果,取決於美方是否抱有誠意,取決於美方的實際行動。
▲葉倫訪問中國 。(圖/翻攝自玉淵潭天)
據陸官媒《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出,就在葉倫訪華前夕,中方3日公布了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措施,被認為是對美西方升級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打壓的反擊。
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稱,美方正考慮針對面向中國的人工智慧(AI)芯片出口實施新的限制。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6日表示,美方的做法,不僅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也將嚴重影響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利益,阻礙全球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終將反噬自身。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沈雅梅6日表示,葉倫此次訪華不是一次孤立的訪問,它是中美互動中一系列動作的其中一個環節。不到一個月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相當於從政治外交層面把兩國的關係交往打開了一個局面,而葉倫的訪華可能從經濟層面開拓更多具體的合作領域。
▲葉倫抵京下飛機時被提醒看天上彩虹 。(圖/翻攝自玉淵潭天)
她說,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受到美方挑起的一系列負面事件的影響,中美在經濟等務實領域的合作有所停頓,這對雙方和世界都不利。實際上,中美在經濟領域的合作空間非常大。中國的市場吸引力很強,與中國合作也有利於促進美國的就業及遏制通脹。不過,由於美國政府把經濟議題政治化、泛安全化,並且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不斷加強圍堵打壓,人為制造了經濟對話的障礙。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6日稱,中方希望此次葉倫訪華取得成果,希望中美經濟實現互利共贏。葉倫訪華過程中,中美之間的合作能否實現、實現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方的行動。如果美方繼續以彌漫在經濟、金融等議題中的政治化和泛安全化觀念,來處理對華政策和中美關係的話,怎麼可能會有成果呢?
李海東說,從中方角度而言,實現中美務實合作存在窗口期,窗口期能否被充分利用,關鍵看美方能否在對華政策中拋棄偏見,拋棄謬誤,採取務實理性、負責任的態度,否則任何形式的窗口期都會被浪費掉。中方始終希望中美之間能夠及時相向而行,止跌企穩,但從美方目前的表現看,距離中方的期望還有很長距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