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圖/民進黨提供)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金融時報19日報導指出,美國官員要求台灣方面,澄清副總統賴清德有關「走進白宮」的言論;回顧2011年,金融時報也曾就時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的蔡英文,指稱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政府,擔心蔡英文當選,可能升高與中國緊張關係。兩相比較,相同之處在於,該媒體皆傳達「不信任」的訊息,但不同之處是,本次在該報導中亦有矛盾之處,引述美方高層官員否認訊息以平衡報導。
金融時報在今年初時,報導總統蔡英文將赴美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於加州會面,而非台北,目的在於避免引起中國方面較為激進的軍事行動;後續也確如報導內容發展,蔡英文於加州與麥卡錫見面,只是雙方依舊未就是否擔憂中方反彈做出相關評論。
因此,金融時報的相關訊息,某程度上也被視為具一定權威性,而該媒體在19日時,釋出一則題為「Washington presses Taiwan on vice-president’s White House visit hopes」(華盛頓向台灣施壓,有關賴清德希望訪問白宮)的報導,內容點出,賴清德10日在民進黨接見「全國宜蘭旅外鄉親挺賴清德後援會」,並在致詞中提到,這場選舉是「中南海」和「白宮」的選擇,當台灣總統可以走進白宮,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達成。
根據金融時報指出,賴清德的言論,讓美方要求說明;而內文中,則引述一位台灣高層人士的說法。該人士指出,美國國務院認為,賴清德的言論跟總統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採取的態度背道而馳,認為兩人說的是不同的東西,並且詢問賴清德是否會提出更多驚奇。
在此之前,金融時報在賴清德確定擔任民進黨主席,而且「幾乎底定」成為民進黨2024總統參選人之際,同樣釋出一則題為「美國擔憂賴清德可能令兩岸緊張升高」(Taiwan presidential contender sparks US concerns over China tensions:Victory for vice-president Lai Ching-te in ruling party poll foreshadows turbulent year in cross-Strait ties)的文章,質疑賴清德過去「台獨政治工作者」的相關言論,以及在選舉過程中,過度操作「抗中保台」而加劇兩岸緊張情勢。
不可諱言,相繼的幾則文章,皆傳遞所謂美方「不信任」賴清德的警訊。事實上,回顧2011年9月份,時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的蔡英文,同樣也面臨金融時報的質疑,當時報導是引述一位不具名的美國資深官員說法指稱,歐巴馬政府擔心如果蔡英文當選,可能升高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不過,經過10多年,中美關係轉變,威權主義擴張與民主陣營聚攏的態勢下,雖然金融時報皆在2011年、2023年,分別向蔡英文與賴清德釋出美方「不信任」的警訊,但細究其報導內容,仍有相異之處。
在2011年金融時報的報導中,引述的是美方高層官員的說法,明確點出歐巴馬政府擔心如果蔡英文當選,可能升高與中國的緊張關係;而2023年,金融時報的報導中,同樣引述美方高層官員說法,內容卻是否認相關訊息,該官員強調白宮沒有與賴清德的競選團隊聯繫,包括詢問其言論(指進白宮),這位高層官員也未透露相關部門是否向台灣提出擔憂,但強調政府不會對賴清德的言論進行回應。
針對金融時報19日的報導,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表示,如這項報導所稱,美方高層並沒有對此向賴副總統團隊做出相關表示,事實上台灣與美國建立了穩健、負責並且蓬勃發展的關係,也和美方在各項事務上持續緊密溝通,確保雙方對彼此的立場都能瞭解。
除此之外,值得關注的是,在賴清德8月中旬將率團出席巴拉圭共和國新任總統貝尼亞就職典禮,並在訪問期間依循慣例過境美國的訊息正式宣布後,本周出現一連串美方不信任賴清德的相關訊息;18日一位以「旅外學者」為名的德州州立山姆休斯頓大學(Sam Houston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翁履中,透過媒體指出,民進黨近期派人到華府溝通,試圖突破副總統不能進華府的障礙;隨即19日就有媒體接力報導,指稱到華府溝通的就是前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趙怡翔,以及民進黨前副秘書長林飛帆,不過皆遭到否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