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乳牛養殖戶。(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乳製品消費疲軟,酪農業面臨困境,傳出中小型牧場已經開始「殺牛」止損。大陸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上周也在一場論壇上坦言,無論是加工企業還是畜牧企業目前都遭遇嚴重困難,可以說是「三聚氰胺」事件後,整個產業最困難的一年。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河北一家大型牧場負責人徐剛表示,由於他本身的養殖水平高,奶牛場的設施齊全,在今年奶價下跌中,合約的收奶價格一直較有支撐,但最近終於也挺不住了,「我牧場的收奶價格跌到3.6元/公斤了,已經低於成本價了。」
徐剛提到,近期飼料價格又重新開始上漲,奶價還在走低,讓他對後續市場前景感到擔心,目前牧場也已經開始採取包括「殺牛」等措施,加快淘汰低產牛,而一些可淘汰可不淘汰的奶牛也加大了淘汰力度,用出售淘汰牛的款項彌補每個月的虧損,同時採取一些降本方式,比如減少非必要支出,培養優秀後備牛、發展種養一體、節省飼餵成本等,先「努力先活下來」。
大陸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19日在2023年中國奶業發展戰略高層論壇上說,目前無論是加工企業還是畜牧企業都面臨嚴重的困難,可說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整個產業最困難的一年,「疫情三年,受到消費者需求的推動,國內奶業的消費增速遠超過去10年,但目前行業面臨消費疲軟、奶價下行、成本上升,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和壓力。」
大陸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也在論壇上提到,目前上游原奶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60%,奶牛存欄數也在減少,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輻射牧場2023年5月奶牛存欄量同比減少3.42%,3000頭以下輻射牧場存欄則減少6.28%。
李勝利更指出,今年聖嬰現象導致多地高溫、乾旱,夏糧價格有所上漲,因此飼料成本依然會高位運行,「未來幾個月是牧場儲備青儲飼料的關鍵期,銷售困難、資金緊張等問題會倒逼部分牧場加速退出。」
更加不樂觀的是,李勝利預計, 2023年過剩生鮮乳總量預計會超過110萬噸。
不過,高鴻賓也提到,奶業消費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屬於正相關,因此國內奶業消費還有很大的增長的空間,並不是碰到了天花板,但目前行業碰到的問題並不是奶業自身導致的,消費疲軟是各個行業面臨的共同壓力,但要渡過難關,依然要依靠奶企自身。
高鴻賓認為,當下奶業正迎來格局重塑、優勝劣汰的時代,規模以上乳企已經從815家減少至587家,未來集中度還會進一步上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