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朋友會在換牙過程中出現「雙排牙」。(圖/院方提供,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6歲的小弘正值換牙期,沒想到下排門牙處長出兩顆恆齒,但原來的乳牙卻沒有絲毫鬆動,變成了「雙排牙」,媽媽擔心影響齒列,緊急帶小弘就醫。醫師提醒,小孩到6歲時,恆齒會自乳齒列下方長出,乳齒日漸脫落,約11歲全數換完,但是部分小朋友會在換牙過程中出現「雙排牙」,無須過度緊張。
乳齒鬆動脫落,恆齒長出是大家所知的正常換牙歷程,但要是乳齒尚未脫落,恆齒就長出來而導致「雙排牙」,就會讓許多家長擔心影響孩子的進食、齒列排序。
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陳宜宏醫師指出,人類牙齒的牙胚從懷孕時期即出現在胎兒口腔中,並在寶寶出生6個月到10個月左右萌發第一顆乳齒(下排門牙),2歲到3歲間全部乳齒萌發完畢,6歲開始恆齒會自乳齒列下方長出,乳齒日漸脫落,部分小朋友會在換牙過程中出現「雙排牙」,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緊張的帶到牙科要求醫師拔牙。
陳宜宏解釋,換牙時,乳齒的牙根會被下方逐漸萌出的恆齒牙胚吸收、變短,最後剩乳齒牙冠掉落,但要是恆齒的牙胚發育偏向乳齒舌側,就會導致乳齒牙根未被吸收或吸收不全,形成兩套牙齒同時存在的情況。
不論下門牙空間足不足夠都可能發生雙排牙,因此並不是出現雙排牙就得在第一時間拔掉乳齒,只有當「乳齒晃動造成不適」、「影響孩童進食和營養攝取」、「因清潔死角導致牙齦發炎腫脹」、「兒童有拔牙意願」時才會建議拔牙。
▲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陳宜宏醫師。
陳宜宏說,很多家長怕太晚拔掉,造成齒列不整甚至變成咬合不正,但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在換牙時期,約有5成的小朋友會因門齒紊亂影響美觀和生活品質而前往牙科就診,不過咬合不正通常是遺傳、環境和特定因素造成,且有複雜的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正常的生長。
兒童齒列隨著恆齒陸續萌出、牙床發育,7成以上雙排牙的恆齒日後仍會隨著乳齒脫落和舌頭推擠回到正常的位置,因此並不鼓勵家長半脅迫立即帶小孩到診所拔牙。且國外研究統計,換牙期下門牙的擁擠程度在4公厘左右,都有可能會漸漸自行排列好,若到8歲時雙排牙的狀況仍存在才需要拔掉乳正中門齒。
除了注意孩子的換牙情況,陳宜宏也提醒,在孩子的第一顆乳齒萌發後就要開始使用牙刷,並每天使用含氟濃度1000ppm的牙膏刷牙至少兩次,也可善用健保資源預防齲齒發生,包括第一顆乳齒萌發後至未滿6歲,每半年可塗氟一次,6歲至未滿12歲,健保有提供恆牙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劑服務,12歲至未滿19歲高齲齒率的青少年,健保也提供每90天可接受齲齒控制照護與氟化物治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