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週刊大幅報導台海衝突可能後果 絕對要避免「台灣有事」

▲▼國軍本週於屏東九鵬地區實施飛彈射擊。(圖/國防部提供)

▲日本週刊大篇幅,絕對要避免「台灣有事」。圖為國軍於屏東九鵬試射畫面。(圖/國防部提供) 

文/中央社

就在外界關注「台灣有事」(台灣發生事態)的情況下,日本東洋經濟週刊最新一期內容針對「台灣風險」進行大篇幅報導。

專題報導內容提到日本民間智庫日前舉行一場針對「台灣有事」的兵棋推演,在推演中擔任首相一職的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並未批准防衛省方面提出的「武力攻擊預測事態」,理由之一是考慮到約有10萬名日本人現居中國,避免將中國視為敵國造成日本人陷入危險,必須爭取時間撤離10萬名日本人。

日本部分企業已對「台灣有事」做好撤離派駐台灣人員的準備,但沒有日本企業對撤離派駐中國人員預做準備。

大多數企業就算有討論到這個問題,也馬上就得到「現實上做不到」的結論,充其量就是給派駐中國人員一張效期一年的尚未劃位機票。

▲▼日本東洋經濟週刊最新一期內容針對「台灣風險」進行大篇幅報導。(圖取自東洋經濟週刊網頁str.toyokeizai.net)

▲日本東洋經濟週刊最新一期內容針對「台灣風險」進行大篇幅報導。(圖取自東洋經濟週刊網頁str.toyokeizai.net)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對日本企業來說是重要的生產基礎,雖然目前投資仍處於高水準,但定位上已逐漸下降。

對日本來說,「台灣有事」是絕對要避免發生的情況,遍布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地區的供應鏈一旦遭到破壞,其嚴重打擊難以估算。

報導中提到台灣北部7月24日舉行的萬安防空演習,向日本讀者介紹何謂「台灣有事」,及一旦發生「台灣有事」,日本又該怎麼辦,甚至還採訪笹川和平基金會主任研究員山本勝也,預想中共可能的攻台策略等。

報導專訪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談「中國因素」,及台灣如何對抗。吳介民說,台灣跟其他國家因應「中國因素」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台灣不是由政府、而是因市民社會主導。

吳介民以2014年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等為例說明,市民社會對國民黨與中國的合作關係發出警告,及民進黨政府2016年執政後,雖然開始由政府對「中國因素」提出對策,但目前仍是由市民社會主導。

他說,中國行使影響力的終極目標是併吞台灣,但台灣繼續實施民主政治就能抵抗「中國因素」,這是因為台灣並非被動存在,而是主動存在。

吳介民說,雖然中國在行使影響力方面持續進化,但台灣方面的抵抗力也在持續進化。

此外,專題報導中還提到在半導體的設計、材料、製造裝置及製造等4大領域中,台灣不光擁有負責製造的台積電,台灣企業在設計及材料領域的競爭力也很強,這勢將進一步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