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庫得科技總經理楊孜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庫得科技董事長吳廣義 。(圖/記者蕭文康攝)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
針對印度即將實施電腦產品進口限制,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這明顯就是跟台灣以前限制汽車進一樣,要推在地化製造,以限制進口助一臂一力來加速在地化製造,和碩3年前就在印度設廠,未來不排除跟進印度政策,而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也說,未來大趨勢一定會「Made in Local,在地製造」,產品才會有競爭力。
童子賢分析,印度在地如果有電腦產品的需求,「我們的廠why not?」,和碩其實早就有一批人在印度建置起來,但和碩去印度發展並不限單一產品,就跟在中國大陸有上海、昆山和蘇州廠一樣,其中上海和昆山做比較多的手機,蘇州和重慶就分別做網通和筆電、IOT和雲端都有,印度如果以國家政策限制進口,和碩印度廠就會跟進。
他進一步說明,和碩印度廠持續擴建中,去年到現在良率不可同日而語,先前他曾提過在中國大陸要3年克服的困難在印度可能要5年,和碩已在印度3年,愈來愈接近難克服的轉折點,標準是如果中國和台灣的產能要外移三成,為了要建立這三成產能要建立供應鏈和設備保養、工程支援體系等,這是初期最困難的,基礎的生態系統建立後,帶動成功並跨越那個轉折點,後面就會滾雪球一樣,加上人力成本低及供應鏈建立好,和碩過去三年不管在墨西哥、越南或印度都在建立體系,繼續克服轉折點後面成本就降低且量可以拉大。
另外,全球一家親,零組件生產本來就散播在各地,不要再一直迷戀在中國大陸有幾十萬人的廠,不太可能在東南亞容易被複製,沒有一個地方有14億人又有成熟供應鏈,印度有14億人但沒有成熟IT供應鏈,越南、泰國及印尼巴丹島外資投資投資早,日韓經營超過20年,但沒有一個廠規模超過5萬人,三星經營那麼久也沒有5萬人的廠,在東南亞發展會習慣多個供應來源去支持一個製造產品的生態,台灣從新竹到竹北到南寮的生態系,不會在東南亞的某一個地方被複製,多點供應集中製造,所以在印度製造是有可能的。
施振榮說,宏碁過去在桌上型電腦時代在全球就有42座廠在是海外製造,過去桌上型比較簡單DIY就可以了,現在筆電就要當地例如台商在巴西製造,台商ODM在那設廠供應巴西市場,市場要擴大才可以有這策略,所以巴西和印度有這政策。
過去台廠未在印度投資單一電腦廠,施振榮認為可能是不值得去做,施振榮笑說所以讓印度人去做,外包給印度人就好。他提到未來大趨勢一定會「Made in Local,在地製造」,當年桌上型電腦沒有筆電那麼小、沒有汽車那麼大,如果還用船運到海外,產品已沒有競爭力,當時設42個廠主要就是競爭力問題,所以也不是從政府政策思考,而是從全球化、地緣政治的區域和生態系都要去考慮。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