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果富含高膳食纖維。(圖/Pexels)
文/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今(8)日是父親節,每天努力為家計打拼、忙著交際應酬的一家之主們,很多人都成了「腹爸爸」,腹部都有一圈圈鮪魚肚。腹部肥胖腰圍粗代表內臟脂肪堆積多,容易導致代謝異常,未來得到慢性病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出數倍。不過,家醫科醫師陳宥達表示,腹部肥胖是可以逆轉的,透過飲食、運動、不菸、少酒等健康生活型態,搭配高纖蔬果,如綠奇異果就是一個可以增加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及排便順暢的高膳食纖維食物,維持腸道健康,遠離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恐釀慢性病 遺傳、不良生活型態是致病主因
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堆積是觀察「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第一偵測指標,根據國民健康署定義,若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並同時出現好膽固醇少等症狀,極易釀代謝症候群。
國外研究也證實,相較於一般人,中廣身材有代謝症狀侯問題者會增加6倍糖尿病、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容易演變成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代謝症候群可避免 飲食運動及好生活習慣 慢性病風險降
「七成代謝症狀群患者是因不良生活型態與遺傳因素致病。」陳宥達醫師說,除了低纖、高糖、高油脂飲食與過量飲酒習慣的人容易有代謝症候群,壓力造成的內分泌失調,引起血糖上升,長時間下來也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群。幸好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腹爸爸們只要從「維持均衡飲食、良好生活習慣、規律運動、控制菸酒」做起,就能有效遠離代謝症候群、大幅降低罹患慢性病風險。
高纖低GI食物 有助腸道消化排宿便
所謂「病從口入」,高油、高糖、高鹽飲食是導致腹部肥胖、三高數值拉警報的主因之一,所以「高纖、少油、少糖」及挑選「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食物,可避免食物造成血糖快速飆升,對身體的不利影響。陳宥達醫師指出,民眾可多選擇纖維含量高、水煮烹調的「原型食物」,例如蒸烤地瓜或芋頭會比炸地瓜球或芋條來得好,五穀雜糧糙米飯也比精緻白米飯及麵條好,並謹記放慢進食速度,細嚼慢嚥。
陳宥達醫師提醒,平時要多喝水及多吃高纖蔬果,選擇較低GI水果如芭樂、奇異果、柳橙等。奇異果為例,除了升糖指數低,食用後能讓血糖變化維持穩定以外,含有豐富的營養素還能幫助維護免疫力、防衰老,並促進身體組織與皮膚再生。
此外,陳宥達醫師強調,綠奇異果富含充足的膳食纖維,醫師表示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纖維(soluble fiber)」與「不可溶性纖維(insoluble fiber)」兩種,前者溶於水後會呈現膠質狀,能讓糞便柔軟;不可溶膳食纖維在吸收水分後膨脹,能使糞便體積增加、刺激腸道蠕動,縮短糞便通過腸道時間,有助排便順暢、腸道更健康。值得一提的是,綠奇異果不僅是低GI食物,除了能避免食物下肚造成的血糖快速波動、降低胰島素阻抗外,奇異酵素還能幫助調節大腸微生物菌叢。
▲常見水果的GI值比較。(圖/陳宥達醫師提供)
少菸酒 運動不久坐 腸道保健很簡單
拒當腹爸爸,預防代謝症候群上身,陳宥達醫師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可食用兩顆綠奇異果,餐前食用可幫助腸胃蠕動、餐後食用對營養素吸收也很有幫助。另外,在落實高纖均衡飲食之餘,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十分重要,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應每週5次、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亦即身體微喘流汗、仍可講話程度),每週累積運動150分鐘以上的時間,就可以讓我們的生理達到最基本的健康效果喔!因此,平時應避免減少久坐不動,並戒除香菸、飲酒也需適量,消除內臟脂肪、避免代謝症候群,維持腸道健康也可以很簡單。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