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成長 2023年夏季菱角鳥調查數量1659隻增加37

▲根據2023年台南地區菱角鳥夏季調查,發現水雉族群數量持續穩定成長,數量達1659隻,相較去年增加了37隻。 (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根據2023年台南地區菱角鳥夏季調查,發現水雉族群數量持續穩定成長,數量達1659隻,相較去年增加了37隻。 (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台南市政府合作,延續過去推廣友善耕作的策略,讓水雉能有更多友善的環境作為繁殖棲地,根據2023年台南地區菱角鳥夏季調查,發現水雉族群數量持續穩定成長,數量達1659隻,相較2022年增加了37隻。

今年的夏季調查共調查到1,659隻水雉成鳥,官田區仍為水雉主要分布的區域,占70%。其次為下營區和麻豆區,分別占成鳥總數的14%和9%,今年下營增加的隻數最多,麻豆及柳營的數量也有明顯的增長。除了這些地區,歸仁、柳營、六甲也有水雉繁殖的記錄,白河及山上也都有水雉的蹤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雉利用的棲地類型仍以菱角田為主,有87%的成鳥在菱角田被記錄到,大部分雛鳥及蛋的繁殖記錄也出現在菱角田,顯示水雉多利用菱角田作為主要繁殖地。除了菱角田外,水稻田及尚未耕作的水田也是水雉常使用的棲地,牠們常在濕地環境中找尋食物。而在繁殖地的選擇上,今年在水稻田、荷花田、草澤及種植香水蓮的水域觀察到水雉育雛的模樣,顯示水雉會利用多樣的環境進行繁殖。

水雉是主要生活在淡水濕地的鳥類,特化的腳趾使他們能夠在浮葉性植物上活動,並利用植物的莖葉築巢和繁殖下一代,因此有大規模菱角種植區域的臺南,是水雉在臺灣主要分布的區域。為了瞭解水雉在繁殖季的族群數量變化和棲地利用情形,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延續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指標研究室共同研擬之水雉繁殖季監測流程標準,在水雉的繁殖季(夏季)及非繁殖季(冬季)各進行一次臺南地區的水雉調查。每年4~9月為水雉繁殖季,由於7月底進入繁殖季高峰,水雉的領域範圍也大致底定,活動範圍較固定,因此會在此時進行水雉的族群調查。

▲根據2023年台南地區菱角鳥夏季調查,發現水雉族群數量持續穩定成長,數量達1659隻,相較去年增加了37隻。 (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全台的水雉分布情形,則有賴全台鳥友的回報。全台水雉調查固定在每年7/15~8/15進行,只要在這段時間內,在臺南以外的地方看到水雉,就可以上水雉園區官網填寫表單(官網調查連結https://reurl.cc/V1EVy5 ),或在ebird上傳資料進行回報。去年在彰化、嘉義、高雄、屏東、宜蘭和花蓮都有水雉的蹤跡。

此次參與調查的成員包含水雉園區的志工、嘉義大學學生以及從全台各地前來協助的鳥友,大家分別前往各自的調查區展開調查,並以調查軟體線上回報資料。今年調查受到杜蘇芮、卡努颱風的影響,調查期間多連日降雨且風強,因此園區將調查時間延長一週,以確保調查員們的安全及減少天候對調查結果的影響。為避免雨勢影響調查,有些調查員早上6:00便整裝出發,開始進行調查;有些則將樣區分成多日調查。雖然造成諸多不便,卻也讓不少調查員得以看見水雉爸爸在雨中辛苦地照顧幼雛的模樣,帶給大家難得的觀察經驗。在調查員夥伴的通力合作下,今年的夏季水雉調查終於在風風雨雨中順利落幕!

今年台南面臨嚴重的乾旱,不少菱田休耕或轉作水稻,目前耕種中的菱角生長情況也不如以往,導致水雉可使用的棲地略為縮減,水雉的繁殖活動也被迫延期。

許多調查員回報資料時皆提及,過往同一時期的水雉新生個體多已進入幼鳥階段,但今年觀察到的卻大多尚為雛鳥。今年還有一個顯著的狀況,以往水雉對棲地要求會到1巢0.5公頃,很多位調查員都發現今年的水雉和氣許多,巢與巢的間距不到100公尺,且仍有很多水雉是以聚群型態出現,簡單的說;就是沒有取得交配權,單身俱樂部增加,顯示水雉繁殖確實受到影響。

隨著氣候變遷,每年面臨的氣候挑戰也不盡相同,農田耕作相對容易受到衝擊。因此,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呼籲消費者選擇友善環境的農產品,從實際行動給予最直接的幫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