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罹罕見腫瘤右手險癱!台大醫院「元宇宙」助攻外科手術救回

2023年08月9日 12:39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37歲唐小姐長期旅居美國,近一年來因上背部疼痛、右手臂痠麻就醫,發現右側胸壁頂端靠近肩關節處有一顆直徑5.1公分的纖維樣瘤,且位置緊貼著通往右手的鎖骨下動、靜脈及臂神經叢,美國醫師評估此手術非常困難,且有右手癱瘓的風險,後來在家人建議下回台向台大醫院求助。考量手術複雜且需跨科別處置,台大醫院使用最新研發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進行術前模擬、評估位置,最後精準切除腫瘤,術後3個月唐小姐已恢復到可以演奏她最喜愛的鋼琴。

▲▼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左)與患者唐小姐(右)。(圖/記者洪巧藍攝)

▲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左)與患者唐小姐(右)。(圖/記者洪巧藍攝)

▲▼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虛擬3D列印數位孿生器官 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新里程。(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醫療團隊展示「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虛擬3D列印數位孿生器官。(圖/記者洪巧藍攝)

結合虛擬與現實世界,提供新視角與新體驗的元宇宙概念,現在也能應用在醫療。台大醫院今(9)日記者會公布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跨領域與台大電資學院教授洪一平合作所組成「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團隊,結合台大頂尖臨床團隊與3D影像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科技,致力於為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提供最高等級病情討論、術前模擬、醫病溝通、及教育訓練的元宇宙跨時空平台。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精準醫療已經進展到精準手術,透過元宇宙平台處理外科手術難重症,且能精準切除,是一大里程碑,還能兼具教學功能,以身歷其境的方式把技術傳承給年輕醫師。

收治個案的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說明,考量唐小姐複雜狀況,他與神經外科王國川教授合組醫療團隊,將病患的斷層及磁振造影影像組合成3D立體影像,能夠清楚看到血管、神經與腫瘤位置,進行術前模擬,並可以透過電腦動畫向病患及家屬詳細解釋。

陳晉興指出,原本美國醫師建議從背後開刀,但透過3D影像考慮神經、血管與後續肌肉恢復,最後決定從前胸進行手術,且全程使用神經監測保護右手功能,精準地切除腫瘤,且未損傷任何神經血管。病人術後順利恢復,不僅沒有右手癱瘓無力的後遺症,而且還能夠照常彈奏鋼琴並開車接送小孩。

▲▼病患唐小姐經過手術,已經恢復到可以彈琴。(圖/記者洪巧藍攝)

▲病患唐小姐經過手術,已經恢復到可以彈琴。(圖/記者洪巧藍攝)

陳晉興指出,唐小姐是元宇宙手術平台第一個個案,後續隨即再收到第二例個案是48歲男性,罹患縱膈腔類癌且腫瘤已超過十公分,包圍住心臟旁的大血管及氣管,並由於氣管極度狹窄,導致呼吸困難,如果不立即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將危及患者的生命。

透過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在住院的數天內將斷層影像轉換成3D虛擬實境進行術前模擬,在跨專科團隊合作下,先使用葉克膜穩定病患血氧濃度,再開胸進行腫瘤摘除,成功搶命。

陳晉興表示,現今X光、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影像學檢查被廣泛應用於術前評估及病情解釋。然而這些初階影像在電腦螢幕上都是二維顯示,倘若病患病情困難複雜,對於不同專科的醫師、團隊成員、或病患、家屬都不容易理解。

目前雖已有許多醫學中心會使用3D列印模型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手術方式和步驟,但這種模型需要客製化製作,且約需花費25萬元左右,加上製作需要7到10個工作天,對於病情危急或經濟壓力較大的病人來說,緩不濟急且負擔不小。

▲▼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右)與教學部醫師江旴恒(左)示範3D立體影像與3D列印模型。(圖/記者洪巧藍攝)

▲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右)與教學部醫師江旴恒(左)示範3D立體影像與3D列印模型。(圖/記者洪巧藍攝)

透過「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不僅節省時間和成本,更讓病人及家屬清晰理解醫療團隊如何治療病灶。此外,遠地或國外的醫師、家屬甚至可以使用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同步參與醫療團隊討論及病情解說,讓病人及家屬能夠安心地將生命託付給醫療團隊。

台大團隊指出,目前「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還在研發階段,目前鎖定需要跨科別高難度手術,如果日後正式商品化,有機會讓收費控制在新台幣1萬以內,患者或健保可以負擔程度。該平台也能將這些病例製作成教學個案,作為訓練外科年輕醫師及醫學生最佳教材。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