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伴侶諮商有用!作家發現維持婚姻秘訣:閉嘴靜默讓關係更親密

▲▼南韓一對高齡夫妻為43歲的獨子徵婚。(示意圖/CFP)

▲作者後來發現,維繫婚姻的秘訣,是練習閉嘴。(示意圖/CFP)

文/丹.萊昂斯(Dan Lyons)
摘自/時報出版《閉嘴的藝術

太太跟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去做婚姻諮商。我們遇過不修邊幅的中年大叔收了我們一大筆費用,然後要我們並肩坐在沙發上,對我說我應該多下廚。有一回是個輕聲細語的可愛老人家,穿著毛衣跟花呢西裝外套,告訴我們應該去約會、去度浪漫的週末。還有一位60來歲的女性,戴著會晃動的耳環,腳踩襪子跟涼鞋,要我們當場做呼吸練習。我們最後一次的嘗試也是一名60來歲的女性,她也戴著會晃動的耳環,腳上也是踩著襪子跟涼鞋,然後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不要再來諮商了,趕快分手吧。

我們照做了。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疫情封城之初,隻身一人坐在租來的房子裡,意識到幾乎每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壞事,包括失去我的家庭,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我要閉上這張嘴。也是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思考該怎麼做到這一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年來,與諮商師對話的經驗並沒有為我們帶來任何好處。事實上,我們愈是去跟諮商師聊狀況就愈糟。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少說兩句,是去注意到已故大法官露絲.貝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又稱RBG)的建議。她有句名言是,「一段婚姻要美滿,偶爾小聾一下是好事。」憑藉這個大原則,RBG與她先生馬丁共譜了一段我們大多數人只有羨慕的佳話,那種白頭偕老,戀愛感始終在的婚姻。按她的說法是「56年無與倫比的婚姻夥伴關係」。

除了耳朵不要太好之外,口才不要太好也有幫助。但我身上沒有靜音鍵,我總是忍不住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而今孤零零地,身邊沒有妻子跟孩子,我下定決心要裝一個靜音鍵在身上。我堅守著心理醫師對我再三耳提面命的一句建議,那於我堪比七字真言:「閉嘴是一種選擇。

遇到有人傷害了你的感情,你不要去回應。事實上,你真的可以不用開口也不用說話,任何場合都一樣。一位名叫約翰.法蘭西斯(John Francis)的環保人士,17年沒開口說過一句,仍成功取得博士學位並擔任聯合國的親善大使。

我為自己設計了「閉上鳥嘴課程表」,每天盡可能隨時隨地修練。有人建議我太太跟我再去做一次婚姻諮商─不是為了挽救關係,而是為了學習處理我們的離異。但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說話治療,我們需要的是不說話治療。

由於孩子的關係,我們仍然得互動交流,但我們會試著安靜地做這件事。確實,我們偶爾還是會互傳憤怒的簡訊也會輪流掛對方的電話。但我們仍會嘗試遵循RBG的第二條建議:「聽到未經思考或不客氣的話語最好別往心裡去。在憤怒或煩躁下做出反應,增進不了誰的說服力。」

心理醫生說夫妻需要學習如何吵架。我說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學著從一開始就不要吵架,就像RBG建議的那樣。我太太跟我並沒有把話說清楚,也沒有翻舊帳。我們沒有聊彼此的短處,我們讓過去成為過去,而我身上的靜音鍵也適時打造完成。帶著一點戰戰兢兢,我們開始試著獨處。我們牽著家裡的狗去森林裡散步,我們共進了晚餐。

在走進餐廳前,我會坐在車子裡深呼吸,在腦中檢查一遍我的閉上鳥嘴列表。晚餐過程中,我會有耳無嘴,會捨棄丹丹體只問問題,並且我會讓暫停懸在對話裡。我要求自己整頓飯中但凡開口,都只能是回應她的話而不要另起爐灶,不要有自己的盤算,不要敷衍地說什麼「是喔」或「原來如此」。

我們沒有試著再一次如膠似漆重燃熱戀期的激情。偶爾,我們只是一句話也不說地坐在一起。在我還不懂得閉嘴的日子裡,這氣氛肯定會逼瘋我。然而現在,我不再迫切地用話去填滿空白,反之,我只是坐在那兒靜待焦慮感消散。時間久了,焦慮於我愈來愈不足為患。

▲▼夫妻淚崩。(圖/CFP)

▲很多夫妻越是去諮商,感情越差。(圖/CFP)

可以麻煩您安靜一點,嗎?

我們的大聲文化是把說話當信仰。我們有話不吐不快,有事會說到底講到爛。結果這樣的文化帶給了我們什麼?近半的夫婦去找婚姻諮詢;半數的初次婚姻以失敗告終;第二與第三次婚姻的失敗率不降反升;25%的夫妻在接受過諮商治療後,相處得比諮商前更糟。你能稱這是成功嗎?

問題有一部分出在夫妻檔的治療難度甚高,而多數治療師並沒有接受過相應的專業訓練。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多爾提(William Doherty)說,「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參加婚姻治療就像是斷了腿的人去找在念醫學院時,翹掉骨科學分的醫生接上一樣。」他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心理治療為何會威脅到你的婚姻健全」。但更大的問題可能只是在心理醫師面前相互攤牌本身就是個很糟糕的主意。那50分鐘的抱怨時間搞不好什麼療效都沒有,不過是強化了你原本就有的壞習慣。

也許我們的做法叫作一個全錯。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學者發現,靜默的兩人時光會讓夫妻間變得更加親近。心理學者蘇珊.菲利浦斯(Suzanne Phillips)專職輔導從創傷中恢復的夫妻,她擁護「身處那兒就好」的力量,基於這樣的理念,專注在非語言的線索上,可以使人在超越意識的層面上連結起來。

她建議個案案主要抽出時間來跟另一半「無聲勝有聲」一下,這包括兩人可以一起靜靜地冥想,一起靜靜地走在大自然裡,或一起靜靜地搭車。她說,「一對夫妻可以各自安靜但仍心心相印的能力,既反映了他們彼此的獨立性,也反映了他們作為夫妻的情感連結。」

這或許多少解釋了,何以妻子跟我以小時計花在閉上鳥嘴治療上的時間,能夠做到我們以年計花在昂貴對談療程上的時間所做不到的事。我們復合了。那之後,在家中,我仍繼續堅持按下靜音鍵,並看到了與過去天差地遠的差別。

▲▼閉嘴的藝術:以退為進的刻意沉默,讓你趨吉避凶,家庭與事業如沐春風。(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閉嘴的藝術:以退為進的刻意沉默,讓你趨吉避凶,家庭與事業如沐春風》,作者丹.萊昂斯(Dan Lyons),小說家、新聞記者兼編劇。以作者來說,管不住嘴巴的代價是八百萬美金。一則在臉書批評自家執行長的貼文,讓他丟掉現值不菲的股票選擇權。他與老婆的關係也在他慣性嘮叨下觸礁,進行了多次婚姻諮商,他發現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少講幾句。更別提他還是家有青春期小孩的父親。凡此種種,帶他走上了研究與撰寫本書的旅程。我們(以及身邊的人)是否屬於禍從口出的危險群,書中還有「話癆量表」測驗供我們評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