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第一核電廠。(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杜冠霖/台北報導
日本24日正式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周邊國家密切關注對環境生態的影響以及相關數值變化。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表示,主要的含氚廢水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4年後達到最大值,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也為排放計畫背書過,但考量到排放作業將長達30年以上,相關單位仍應密切關注。
台灣時間今(24)日中午12時,日本預計開始排放含氚廢水。林宜瑾表示,原能會雖已超前部署,於2020年便成立跨部會因應平台,我國專家觀察團亦3度赴日考察,並評估符合國際安全標準,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也為排放計畫背書過。但考量到排放作業將長達30年以上,相關單位仍應密切關注,並與日本保持順暢溝通,確保針對各類異常狀況能夠做出立即改善。
林宜瑾說,根據原能會核研所與交通部氣象局合作進行的「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顯示,主要的含氚廢水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則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
林宜瑾指出,但為求謹慎,日本正式排放含氚廢水後,她將持續追蹤、監督原能會依據實際排放情形進行擴散動態模擬評估,並提供海洋氚濃度擴散預報。
至於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等相關單位,林宜瑾強調應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除了針對已建立的背景值持續評估進口水產風險有無提高外,也應關注我國漁民權益,確保我國漁業經濟不受日本排放作為影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