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有部分民眾搶買食鹽。(圖/記者鄭遠龍攝,下同)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日本福島核廢水入海後,引起大陸民眾搶購食鹽,在台灣方面,有網友26日也指出,淡水某間全聯也真的有民眾在搶購鹽巴。事實上,此類囤鹽的現象,在國際上被稱為「搶鹽盲動潮」,國際媒體BBC亦有相關報導;對此,政府知情人士分析,此次事件中國炒作反日,除了違反國際貿易規則風險,也意外造成中國社會瘋搶民生用鹽,這所帶動的GDP其實也微不足道。
近來,有網友在PTT發文指稱,晚上10點多在淡水某間全聯,看見超扯的一幕,店員上架補貨鹽巴,下一秒有兩個白髮老人湊過來,「一個拿袋子狂裝,一個瘋狂往車上搬,兩個人掃了二、三十包左右」。
事實上,國際媒體BBC報導有彙整近來「搶鹽盲動潮」的狀況,包括在江蘇揚州、福建福州等地超市,都有出現搶購食鹽的情況;而在社交媒體上,山東、廣東、海南也都有類似情形發生;在韓國方面,日前也出現搶鹽的風潮,韓國的鹽價在今年4月至6月間飆漲近27%,不過韓國官方強調,是天氣欠佳,產量不足所導致的價格上漲;此外,澳門也有網友在網路上釋出,超市出現食鹽貨架被搶購一空的畫面。
而中國鹽業集團近來就各地搶鹽潮發表聲明,首先認定此次搶購是受日本排放核廢水而來,聲明中強調,「中鹽集團作為我國鹽行業唯一中央企業,保障食鹽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是我們的首要責任。」
對此,台灣政府知情人士表示,日本政府自8月24日起,依照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審核報告,開始排放積存、處理稀釋後的「核廢水」,韓國政府已確認日本的核處理水排海計畫,並公開表示從計畫來看,並不存在科學和技術問題。
該人士表示,中國不顧IAEA認可,仍舊強烈炒作日本處理水問題,結果反而造成中國民間恐慌,出現屯鹽、搶鹽盲動潮,也成為國際媒體如BBC的笑柄。
根據中國官方媒體,如南方報業集團,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所引導的香港媒體,都曾經協助擴散中國生態環境部劉新華,以及鄭州大學教授李順義的說法,認為放射性核素都將隨洋流在北太平洋海域擴散。其中,李順義更指控10年以後,整個太平洋將會受到全部的汙染,如果存在人的體內,可能導致「三致」,包括致癌致畸致突變,對人的遺傳基因有重大的影響。
不過,台灣政府知情人士表示,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各大核電廠歷年氚排放量,是本次日本預定排放量的2.2到6.5倍,多年來也沒有造成海域汙染,甚至造成漁業等產業危害;而我國原能會秉持科學專業,已於2022年建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在台灣海域周邊,以及金門馬祖設監測站點,整合國內外相關資訊與政府執行海域輻射監測及擴散分析結果。
對於中國成為全球抵制日本水產品的唯一國家,該人士說,掀起搶購食鹽的非理性浪潮,眾多微信群流傳囤鹽信息,25日京東、天貓、淘寶等多個電商平台,部分食鹽品項顯示「缺貨」、「補貨中」,甚至連帶推升多個與鹽業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上升。
該人士認為,群眾爭搶屯鹽的結果超過預期,會逼得中國擔心被反智浪潮沖垮,只得再次出手維穩,而官媒河南日報也有發文強調,河南葉縣岩鹽資源豐富,面積超過400平方公里,儲量3300億噸,依中國歷年用量1000萬噸計算,3300億噸岩鹽可供應全國人民吃3萬3000年,呼籲民眾不用囤鹽。
政府知情人士分析,此次事件中國炒作反日,除了違反國際貿易規則風險,意外造成中國社會瘋搶民生用鹽,中國經濟不振、青年失業率飆升、爛尾樓林立的當下,搶購鹽巴所帶動的GDP,事實上是微不足道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