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核廢水會吃「輻射魚」?2專家列證據支持:台灣根本測不到

2023年08月28日 01:46

▲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圖/CFP)

▲福島第一核電廠宣布排放核廢水入海。(圖/CFP)

記者許力方/台北報導

日本政府24日開始排放福島核電廠「核廢水」入海,27日公布福島外海11處採樣分析海水氚濃度結果,都低於下限值,水質無異常,但周遭各國抗議連連,兩岸三地甚至爆發「搶鹽潮」,針對輻射食安問題,對海洋生物和人類造成的風險,2專家學者都認為,「根本不會有輻射汙染影響」,不會明顯提升食用海鮮的風險。

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蕭仁傑針對日本排放含氚核廢水,向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回應。

Q1. 這些含氚廢水會對海洋生物和人類造成什麽樣的風險?
雖然輻射物質有損人體健康,但是實際的風險必須考量人體暴露在輻射物質的種類、強度與時間。一、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相較於其他放射性核種,氚水是較無害的放射性物質。因其放射的β粒子能量較低,不會穿透人體,唯有大量吸入氚水才會傷害人體,二、但問題是需要攝入多少氚才會對人體或海洋生物產生危害?海洋生物與食用海鮮會攝入足量的氚水導致健康受損嗎?雖然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地少,但是答案是否定的。曾經有研究人員將鯉魚魚苗飼養在含氚水(每公升50,000 貝克),以及無氚水汙染的水體中35-150天,結果兩組魚苗的體長並沒有顯著差異。

而人類直接暴露在含氚廢水,或是食用氚廢水污染的海鮮造成傷害的前例極乎沒有文獻報導。加拿大文獻曾經指出,暴露於氚環境下的核電廠附近居民,並無增加放射性物質所引起癌變的風險。而英國的研究指出,核武試驗後釋放氚於環境中可能使幼童增加白血病風險。然而值得強調的是,目前福島核電廠含氚廢水儲罐中的氚幅射活性約為1 拍貝克(PBq, 1PBq = 1015 貝克),這輻射活性量遠低於 1960 年代核試驗後全球大氣仍殘留的 8000 PBq。

也就是說,福島核電廠預計排放的氚廢水輻射活性遠遠低於人類核試爆產生的量。若現今海洋中的氚水含量沒有危害海洋生物,再加上福島核電廠排放出來的氚廢水,透過與海水混和快速稀釋。再受到潮汐、沿岸海流與海洋渦漩作用持續擴散傳輸之後,也不會明顯提升海洋生物與人類食用海鮮的風險。

Q2. 核廢水會隨洋流移動,會流經哪些遠洋漁場,或對這些遠洋漁場的漁獲造成什麼影響嗎?
福島的核廢水主要是從透過表層洋流,由西北太平洋往東北太平洋擴散,數年後再回到西北太平洋,因此位於北太平洋海域的漁場都是核廢水可能流經之處。福島核電廠預計排放的氚水活性控制在每公升1500貝克以下,已經遠低於日本的排放標準,每公升6萬貝克,也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限值,每公升1萬貝克。況且所排放的氚水經過巨量的海水迅速混合稀釋,根據數據模擬,在排放管1-2公里外,其輻射活性很快就會就跟現今背景值無異(約每公升0Bq)。

因此個人認為,福島排放氚水對於我國從西北太平洋的遠洋漁場所捕獲的漁獲物,根本不會有輻射汙染的影響,甚至連現今最精密的儀器都很難從漁獲物種,檢測到氚水的輻射活性。

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兼任副教授陳清江回應:

Q1. 這些含氚廢水會對海洋生物和人類造成什麽樣的風險?
日本政府強調,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在排放前會先經過稀釋,將濃度降低至1500貝克/公升,為日本國家標準每升60,000貝克的1/40,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飲用水標準10,000貝克/公升的1/7。

截至2019年10月,儲水槽中的氚含量已達到約856兆貝克,平均濃度達每公升0.73百萬貝克。專家認為,在一年時間內將廢水全部排放,當地人吸收的輻射劑量僅為0.81微西弗。相較之下,日本人每年都會吸收2100微西。

東京電力公司海洋岸邊排放的擴散模擬結果,假設每年排放22兆貝克的氚,海水氚濃度超過背景輻射水準1貝克/公升的海域,將僅限於排放口南北側1.5公里,離岸0.7公里的範圍內。每年所造成的輻射劑量將低於日本人從自然環境中接收的輻射劑量2.1毫西弗/年的10萬分之一,為可忽略微量。因此,這些含氚廢水排放不會對海洋生物和人類造成什麽樣的風險。

▲▼ 漁業署 視察嘉義縣牡蠣災損 翁章梁:立即啟動救助程序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排放核廢水,專家認為台灣鄰近海域根本沒有影響 。(圖/資料照)

東亞地區(中、日、台、韓)的核設施每年排放1400兆貝克以上的氚,北太平洋西部水體中氚活度仍在0.3貝克/公升以下,屬天然背景值變動範圍,遠低於我們的偵測低限值。日本311事故當時3至6月緊急排放的氣、液態氚活度約3400兆貝克,但是台灣並未測到。從福島核一廠未來23年擬排放含氚廢水每年22兆貝克,我認為可以推斷對台灣不會有影響。

核反應器設施排放的氚案,相較之下,福島核一廠未來擬排放含氚廢水每年22兆貝克根本微不足道。台灣核三廠近十年排放的液態氚活度平均為35.8兆貝克/年,是福島核一廠未來每年排放氚的1.6倍,歷年南灣地區環測結果卻難得測到氚,遑論遠在2200公里外的較少量的排放,經大量海水的稀釋後,可能貼近背景值。

輻射偵測中心109年度完成擴大鄰近海域海水氚分析樣品共115件,結果顯示台灣鄰近海域與沿岸海水之氚活度皆低於最低可測活度(小於2貝克/公升)。證明東亞地區,中、日、台、韓的核設施每年排放1400兆貝克以上的氚,對台灣鄰近海域根本沒有影響。

Q2.核廢水會隨洋流移動,會流經哪些遠洋漁場,或對這些遠洋漁場的漁獲造成什麼影響嗎?
核廢水會流經日本東方的遠洋漁場,距離排放口半徑1公里海域的海水氚濃度就低於1貝克/公升,因此我認為對這些遠洋漁場的漁獲不會有任何影響。(我國在日本東方的遠洋漁場捕撈10種魚,在2019年的漁獲量有25萬8,737公噸,產值約140億元。)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