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龍湖廟已有228年歷史,廟方百年來接循古禮舉辦「大士爺祭典」,為小港極具特色的普渡法會。(圖/記者許宥孺攝)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擁有228年歷史的高雄小港龍湖廟,為全台最早專祀大士爺(普渡公)的廟宇,廟方百年來皆循古禮舉辦祭典,今(29日)起一連三天登場。由國家級糊紙藝術師傅陳志良打造全台最高、最大5.2公尺座像,並因應60年「最兇鬼月」擴大辦理消災祈福祭典,保佑鄰里平安順遂。今日高雄市文化局、史博館、地方仕紳等人也到場見證,盼這項百年普度盛事能獲文化資產認證。
▲高雄市文化局、小港區公所、民代、廟方人員皆到場見證這項百年普度盛事。(圖/記者許宥孺攝)
小港龍湖廟,前稱「港仔墘龍湖廟」為高雄、台南地區唯一供奉大士爺的寺廟,龍湖廟主祀玄天上帝與大士爺,大士爺即俗稱的普渡公。民間相傳「大士爺」原為鬼王,被觀音佛祖感化後改邪歸正,在地官大帝赦罪的農曆7月,負責監督亡魂享領人間香火,渡化四生六道、無人祭祀的孤魂脫離苦海,因此有「焦面大士」、「面燃大士」、「普渡公」等稱號。另一說則是,大士爺為「觀音大士」的化身。
當年村民將「大士爺」恭迎回廟奉祀,大士爺當時就指示,每年農曆七月中元節要辦普度法會超渡孤魂野鬼,且需要神尊金身超渡,不過「大士爺」平日並未有金身,以令牌的形式展現。村民請示要如何雕塑?大士爺回說:「我長得不好看,雕塑金身恐會嚇到人,請紮紙師傅來, 我將現身讓他看。」
▲「大士爺」平日以令牌形式展現,僅普渡時由紮紙師傅打造神尊金身。(圖/記者許宥孺攝)
於是廟方找來小港「前望寺」(舊地名)紮紙師傅林嘉濟淨身靜坐等候,大士爺於半夜托夢給他,他夢境見一神祇「丈餘高,面如藍靛,髮似朱砂,臉佈七星,森白雙角,口吐火焰,金盔戰甲,背五方旗,坐元帥椅,頂現慶雲,並有觀音大士端坐其上」,猶如觀音大士另一法相「焦面大士」。龍湖廟的大士爺代代相傳都是紙糊的,且採坐姿,高達5.2公尺,如今由在地紙糊師父陳志良打造,已有30年精巧手藝。
▲小港龍湖廟紙紮「大士爺」,每年神尊金身都有些許不同。(資料圖/廟方提供)
今日廟方循百年古禮,於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為期三天的大士爺祭典,科儀從中午12點開始,依序「迎大士」請大士爺巡境港仔墘聚落,庇佑合境平安,接著是返廟「安座」、由道長乘坐高空作業車進行「開光點眼」,晚上則會到小港漁港放水燈,指引海上孤魂上岸受供。該祭典是高雄小港地區極具特色的普渡法會,兼具傳統民俗與藝術價值的文化資產。
小港龍湖廟董事長李文洲表示,據內政部宗教團體記載,龍湖廟為臺灣本島極少數將「大士爺」登記為主祀神明的道教廟宇。大士爺與高雄小港居民的緣分,據學者查得史料指出,最早可溯及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28年。百年來,廟方遵循傳統祭儀:串(貫)金、換衫、路頭帖、挫燈篙、迎大士(遶境)、安座、開光點眼、放水燈、公筵、五更早朝、燈篙豎旗、午供、打水狀、入醮、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及安座等,提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必能得大士爺庇佑。
▲道長乘坐高空作業車進行開光點眼。(圖/記者許宥孺攝)
李文洲董事長補充,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在道教為地官大帝與大士爺壽誕;道教的中元普渡與佛教的盂蘭盆節意義相仿,均為普施餓鬼,發揚孝道精神,也是華人神鬼觀念、悼亡哲學及儒釋道融合的展現。廟方前2年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縮小規模辦理祭典,今年恰逢防疫解封,再度延續百年傳統,恭請高5.2米的大士爺糊紙金身坐鎮普渡法會,並為因應60年最兇鬼月,擴大辦理消災祈福普渡祭典,祈求保佑黑兔年健康順遂。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巡境港仔墘聚落,庇佑合境平安。(資料圖/廟方提供)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至小港漁港放水燈,指引海上孤魂上岸受供。(資料圖/廟方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