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偷懶!雨天想睡覺「有醫學根據」 醫師曝5原因

▲▼天氣,下雨,豪大雨,暴雨,颱風。(圖/記者周宸亘攝)

▲醫師曝雨天想睡覺的5種原因,不是因為想偷懶。(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近期不斷有颱風生成,全台各地時常降雨,不少人也因此懶洋洋、整天想睡覺。對此,醫師黃軒表示,其實雨天感到愛睏「有醫學研究」,並且揭露了背後的5項原因。

黃軒在臉書上分享,遇到下雨天的時候,總是感覺特別愛睏,尤其是聽到雨聲,更容易入眠,這些其實都有醫學的研究,能夠用醫療專業來說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提到,第一項原因是「負離子增加」,由於閃電、雨水與空氣間的摩擦,會在雨天時產生大量負離子,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增加,改變了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刺激減少,心情會變得舒適穩定,這也是雨天能夠輕鬆入睡的關鍵之一。

至於第二項原因,黃軒解釋,因為雨聲恰好是「催眠聲」,雨滴落在屋簷或窗戶、樹葉上的聲音不斷重複,維持同一分貝、同一旋律與節奏,會讓人更容易入睡,尤其是雨聲落在0至20赫茲之間,往往令人感到更舒適,大腦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放鬆,並且產生所謂的Alpha波,而這種Alpha波與人類睡眠時的大腦狀態相當接近,所以會讓人覺得愛睏。

▲▼天氣,下雨,豪大雨,暴雨,颱風。(圖/記者周宸亘攝)

▲黃軒提到,雨天讓人想睡覺,其實背後有5項原因。(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黃軒指出,由於陰雨籠罩天空、陽光不足,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充分,因此雨天「氧氣含量減少」,空氣中的含氧量偏低,人體大腦也會自動保護性調整,進而產生睏意,避免使用大量氧氣。

黃軒說,第四點原因是「褪黑激素增加」,因為烏雲遮擋了陽光,環境變得昏暗,製作出擬黑的環境,大腦就會讓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讓人昏昏欲睡,同時眼睛也會產生與睡眠有關的蛋白質,且光線愈暗、合成的量愈高,所以才會在雨天感到愛睏。

最後一點則是「活動空間減少」,黃軒提及,下雨天的生活空間受到一定限制,許多戶外運動無法完成,對於無法出門的人而言,睡覺未嘗不是好選擇,因此下雨天會感到懶散、愛睏,是真的有醫院根據,不過還是要小心,千萬別在上班時打盹,否則可能因此被盯得滿頭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