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USR辦理小農輔導工作坊協助加灣部落休耕農地復耕,鼓勵青農返鄉。(圖/慈濟大學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與慈濟基金會合作,於今年開始於花蓮加灣部落進行休耕農地復耕計畫,日前在景美村辦理「加灣部落農地復耕-小農輔導工作坊」,邀請慈濟基金會及慈濟科技大學專業師資共同參與,未來可提供農業技術、知識培力,協助部落建立可持續農業模式,並鼓勵青年參與,創造部落產業。
自2011年起,慈濟基金會在花蓮部落推動友善農業,如印加果種植,並在豐濱、萬榮等地成立雜糧產銷班等。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呂芳川主任表示,結合慈善和教育的資源推動「慈善農業」,透過改善農民經濟,促進休耕地復耕,鼓勵青農回鄉。
當天工作坊包括有食物森林,農產品加工,社群如何行銷等課程。慈大USR實踐計畫主持人暨通識中心主任江允智提到,慈濟大學這幾年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陪伴及教導花蓮農民投入友善農業,透過計畫重新形塑生產跟消費端的關係,讓友善環境的小農能夠被社會大眾看見,除推廣小農的產品,亦能增加其他的附加價值。
如何兼顧經濟與部落原有的生態和文化呢?慈大USR實踐計畫協同主持人邱奕儒教授針對休耕農地提出「食物森林」現代農地規劃新思維,「食物森林」不僅友善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還能保有太魯閣族傳統文化,亦成為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的解方。
慈科大劉威忠助理教授、陳皇曄助理教授、郭又銘副教授與慈大學傳播學系孫維三主任,給予農產加工到行銷的專業建議,一系列的小農輔導課程,一條龍式地解決地主從復耕到銷售可能面對的問題。為了提升農產業未來的附加價值,江允智主任亦特別提到在全球氣候行動下,農產業的新契機,透過「小農種碳」連結農民及企業,協助各界實踐社會責任。
工作坊參與者除加灣部落數位休耕地主及社區協會成員外,包括花蓮縣府、秀林鄉公所及新秀農會等也非常關心,並參與出席工作坊。目前加灣部落休耕地多數是因為原有農民退休,或是上一代留下來的農地因青年外出工作,而沒有人繼續耕作。
退休護理師戴清美已經回到部落兩年了,她表示希望在行有餘力時,復耕家族土地,延續農地生機,並透過種植傳統作物能傳達族群文化,但她對農業知識一竅不通,所以非常感謝慈濟大學USR計畫團隊積極到部落勘查在地休耕地,了解地主們的需求,讓她可以學習如何種植以及行銷農作物。
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小農輔導工作坊」計畫,媒合慈濟基金會及慈濟科大的專業資源,相信透過慈濟志業體的協助,及師生的投入,讓農地能持續創造價值,藉此帶動部落產業發展,讓老人能安居,年輕人願意留下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