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以芳/廣州報導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今(9)日前往廣州中山大學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中山大學分論壇,擔任致辭嘉賓。宋楚瑜把國父孫中山發展觀,分為三個層次全面深度探討,並且舉例兩岸都有尊重中山先生遺訓。談到自己理想,宋楚瑜也說,自己不會再選什麼大官,做大事最重要,「中華民族復興和兩岸和平統一,才是共同的大事。」
本屆論壇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行,出席嘉廣東省常委王瑞軍、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生、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前主席郁慕明等人。歷史記載1924年孫中山先生整合廣州多所高校創立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論壇選在中山大學懷士堂舉行,也是孫中山曾演講地方,意義深遠。
▲宋楚瑜致辭就孫中山發展觀和「中國式現代化」來闡述自己觀點。(圖/記者任以芳攝)
開場環節,宋楚瑜致辭分兩大主題,一是「孫中山發展觀」分三個層次深度討論,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文價值觀,分為五個面向來分析。
宋楚瑜首先梳理,孫中山的發展觀,第一個層次是追求全國民生經濟的發展,第二個層次要致力於整個中國的基礎建設的扎根,第三個層次是中國起來之後,要善盡世界的大同責任。
他解釋,「第一個層次,急切的解決中國這幾百年以來,急切的民生問題。當時建國大綱明確指出,建設之首要在於民生,必須要完善食、衣、住、行、育、樂6大需要,這也是中山先生第一個最重要的發展觀,讓中國謀求經濟的發展實業。」
談完第一個層次精髓,宋楚瑜進一步舉例,「兩岸也尊重中山先生的遺訓,國民黨記取在大陸上失敗的教訓之後,來到台灣從頭做起,大力發展中小企業,1968年推動最重要的9年義務學和教育。至於大陸方面在不到4年當中,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幫助將近1億的人口脫離貧窮。」這也是中山先生期盼,每個人生活有保障,上全世界不敢輕視中國人。
宋楚瑜表示,「中山先生發展觀最重要是,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也是他真正的期盼。」發展經濟的過程,也必須重視「合理分配」,中山先生首創一個概念,建立立足點的平等,機會均等的公道,不是形式上的「平頭主義」,要讓每一個人「共享」經濟發展模式。
▲宋楚瑜把「孫中山發展觀」分三層次深度探討。(圖/ETtoday資料照)
談到第二個層次,宋楚瑜說,中山先生十分重視「厚植」國家長遠發展的綜合國力,踏實的去做基礎建設。中山先生在發展基礎建設方面,特別重視《實業計劃》。其中,「道路是建設著手的第一端,欲地方盡富強之域,首重道路交通。」
宋楚瑜再次舉例,「當今中國高速公路、高鐵、橋梁、隧道、海港、漁港和礦業的發展,比中山先生當年規劃,讓外界嘆為觀止,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這樣的成就也讓人自豪,說明大家都沒有忘記中山先生的遺訓。」
談到第三個層次,宋楚瑜指出,「中山先生特別強調,等到中國能夠起來之後,要善盡對世界的責任。」
話鋒一轉,宋楚瑜提及自己擔任國民黨秘書長期間,所有的重要集會都要攻讀孫中山遺囑,隨即現場背誦國父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名主語,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其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自首自主。」語畢,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宋楚瑜繼續說,「孫中山先生遺囑最重要的根本概念,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也是中山先生第三個層次的發展觀。」
▲宋楚瑜致辭時,現場掌聲不斷 。(圖/記者任以芳攝)
談到「中國式的現代化」,宋楚瑜認為,「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追求團結套利,也不是追求高樓大廈,更不是在追求股票飄漲,不是追求物質的進步跟生活的便利,要以中國的文明為精神指標,來建構的一種人文價值觀。」
宋楚瑜把人文價值觀分出五個面向討論,第一,建構以民為本的政治觀;第二,發展以互利、互補為目標的經濟觀;第三,發揮人盡其才的教育觀;第四,推動「天地人合一」的生態觀;第五,追求族群和諧,相互尊重,相互敬重,特別是這種的人人觀,是現在全世界最缺乏的。
宋楚瑜強調,當今美國和其他國家族群對立,但是的到大陸所強調,中華民族各個不同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和其他的民族、其他的國家也和平相處,這種和諧關係,尤其是中國傳統所說的,父母有親,朋友有信,兄弟有愛,夫妻有愛,這種基本倫理觀念要加強,「我提出的這五個層面才是真正中華民族要追求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高呼為兩岸和平努力 。(圖/記者任以芳攝)
最後,談到孫中山先生核心思想之一,由於中大的懷士堂與孫中山十分有淵源,1923年12月21日,孫中山在此演講,勉勵青年學子,「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宋楚瑜致辭時特別重申,「我跟台灣媒體說,我正式宣佈,不會去追求又去選什麼。做大官,不是我心裡面現在所想,我們要做大事。」
至於什麼是大事?宋楚瑜振臂高呼,「中華民族的復興和我們兩岸的和平統一,才是我們共同的大事,共同攜手共進,完成理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