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地質資訊全揭露 地調所協作平臺分析風險因素

2023年09月18日 14:28

▲「離岸風電地質與環境感知系統」呈現包括管制範圍、經濟活動、環境保育等環境敏感或限制區位圖層,及地質影響因子分布等圖資。(圖/經濟部)

▲離岸風電地質與環境感知系統呈現包括管制範圍、經濟活動、環境保育等環境敏感或限制區位圖層,及地質影響因子分布等圖資。(圖/經濟部)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為達成能源轉型及2050淨零政策,離岸風電成為綠能發展的關鍵戰略之一,經濟部地調所持續推動風場海域地質調查,目前已完成彰濱風場海域區域尺度地質調查成果解釋分析,並發布在「離岸風電地質與環境感知系統」,除原有的查詢功能,更開放可套疊風場規劃位置及相關環境敏感或限制區位及地質調查資料,供風場規劃及決策評估參考,全力推進風電綠能的蓬勃發展。

依據海域地質調查成果,地調所評估分析可能影響風機基礎安全的地質影響因子,包括淺層斷層(約海底以下120公尺深度以內的斷層)、沙波飄移(海床面因海流的變動)、氣煙囪(流體移棲,海床以下探測到有流體的存在,地層承載力不足)及淺層火成岩(例如澎湖玄武岩,分布在海底下100公尺以內)等。

地調所表示,在現有離岸風電規劃場域,例如在東側近岸區有較多的氣煙囪、南側場域靠近澎湖群島有不均勻分布的淺層玄武岩、中央區之彰雲沙脊有廣泛的沙波移動,以及在北側有較多的淺層斷層等。

地調所指出,透過「離岸風電地質與環境感知系統」開放的協作平臺,可直接套疊規劃開發風場區塊與各種地質影響因子在區塊內外的分布情況,平臺中3D模式將調查剖面資料以海底定位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協助使用者充分認識與瞭解區域的地質概況。

協作平臺的資料基於區域尺度的地質調查,對於個別個案場址工程尺度的細部調查與設計有相當助益,對離岸風電開發廠商而言,能透過系統協作平臺分析後,使人力物力或資源投放更加高效,大幅縮短繁瑣規劃海域地質普查與精查相關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等備案時程,極大支援風電工程的準備階段,使能更迅速地邁向綠能淨零碳排的目標。

未來地調所的調查計畫也將繼續推展,預計2025年底將會完成我國離岸風場海域區域尺度地質調查,確保離岸風機建構在安全的地質環境下以保永續發展。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