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缺乏場地讓選手與獎牌擦身而過? 合適場館是進步要素

2023年09月28日 12:17

▲ 自由車男、女團26日出戰場地競速賽,雙雙闖進銅牌戰,女團最終以50秒344不敵馬來西亞的49秒025,以第4名作收;男團則在最後半圈被反超,以44秒276不敵馬來西亞的44秒165,同樣以第4名作收。(圖/中華奧會提供)

● 徐正賢/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

杭州亞運自由車男子與女子團隊競速賽決賽,台灣代表隊分別以0.111秒、0.900秒的些微差距輸給最終獲得銅牌的隊伍,非常可惜的與獎牌擦身而過,皆獲得第四名。

比賽結束後,台灣長期缺乏「室內250公尺自由車場」這個議題,隨著媒體的報導、自行車教練的分享,再次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在這次杭州亞運獲得女子團體競速前七名、男子團體競速前九名的國家,唯獨台灣沒有「室內250公尺自由車場」,以台灣的經濟實力、台灣選手的競技程度,嚴格來說,這是令人很難理解的狀態。

缺乏的豈止室內250公尺自由車場? 運動設施嚴重落後

談到台灣運動場館的問題,其實台灣缺乏的,絕對不只是「室內250公尺自由車場」。如果要開一個許願清單,從國家級訓練中心或國際賽事舉辦的需求來看,台灣也缺「國家級足球訓練中心」、「國家級游泳池」、「國家級室內田徑場」、「國家級網球中心」等等硬體;如果從競技運動普及化和基層訓練的需求來看,台灣也缺「訓練和基層賽事足球場」、「簡單型棒球場」、「網球場」等設施。包括我在內,很多關心運動產業發展的朋友在國外旅遊出差時,看到國外高品質、普及化的運動設施,難免會感嘆,為何已經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台灣,運動設施的品質和普及度,會落後其他國家這麼多?

▲ 已經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台灣,運動設施的品質和普及度卻落後其他國家甚多。圖為位在高雄左營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圖/記者吳世龍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運動場館不是沒有預算 而是缺乏專業規劃!

以台灣目前的行政結構和分工模式來看,「運動場館興建和修繕」的責任,歸責在「地方政府」身上。如果地方政府沒有提出運動場館興建計畫,向中央提出經費補助申請,中央基本上不會主動和地方政府討論「運動場館興建」事宜。目前除了非常少數的大型場館建設,最常看到「地方與中央討論場館興建和修繕規劃」的情境,就是當地方政府提出舉辦「全中運」、「全民運」、「全國運動會」申請的時候。

對競技運動比較瞭解的朋友都知道,舉凡地方政府為了舉辦「全中運」、「全民運」、「全國運動會」而興建和修繕的場地,往往都是「急就章」、「品質不佳」,甚至如今年3月新竹縣全中運的網球場一樣,甚至到賽前還沒修繕完成,嚴重罔顧選手和教練的參賽權益。

所以嚴格來說,針對運動場館的興建和修繕,台灣不是「沒有預算」,而是「缺乏完整專業的規劃」,更「缺乏嚴謹的公務程序」,導致公帑的嚴重浪費,當然也嚴重影響競技運動和運動產業的進步與發展。

▲ 今年3月,全中運網球場地、竹東中正網球場被爆出比賽當天早上才驗收,沒有經過完整測試與踩踏就讓選手上場。 (圖/讀者提供)

針對運動場館的興建和修繕,最關鍵的程序,應該是「使用目的分析」、「市場分析」、「規格確認」。不是每一個運動項目都可以商業化、職業化,同樣的,不是每一個運動場館,都能以商業價值為主要考量角度,舉例來說,如果要興建「室內250公尺自由車場」,主要考量應該是「專業選手培育」、「國際賽事舉辦」,「如何商業化營運」就不會是最重要的考量。相反的,如果是要興建國民運動中心,「市場潛力」和「商業分析」,就應該是考量的重點。

學校應活化校內運動設施 提升全民運動風氣

另一個非常需要嚴肅討論的議題,是各級學校的運動場館開放社區民眾使用,作為競技運動推廣這件事。如果各位朋友時常關注「議員」、「立法委員」的臉書,一定會時常看到,議員和立法委員發布幫某某國小、國中、高中爭取到幾百萬、幾千萬預算,購買運動訓練設備、修跑道、蓋風雨球場的發文。台灣每年投入到學校系統的「運動場館興建和修繕」預算不少,但學校校長和老師,卻常常以「安全考量」這個老掉牙的理由,不願意更大幅度的活化學校運動設施,讓學校運動設施成為社區民眾參與運動訓練的重要資源。

▲ 台灣每年投入到學校系統的「運動場館興建和修繕」預算不少,但校方常以「安全考量」為由,不願活化學校運動設施。(示意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合適的運動場館 發展競技運動的要素

運動產業,是高知識服務業;運動場館,從發想、規劃、設計、興建、驗收、外包、到營運,每個步驟都需要專業嚴謹的討論和規劃,尤其越現代化的運動場館,往往朝向多功能的方向來規劃,以台灣目前嚴重僵化,人力和能力都嚴重不足的公務體系,實在已難滿足這樣的工作標準。

以前我常說,「運動文化」,是台灣運動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最近我開始覺得,在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投入運動訓練、參與運動賽事的市場趨勢下,「合適的運動場館」的數量和品質,很可能是未來10年台灣競技運動和運動產業發展的最關鍵的要素。

系統性的問題,要從整體系統的分析來找解決方案,期待台灣運動場館的問題,在未來十年,能有睿智的人,願意扛起責任,做睿智的事!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徐正賢」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