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中研院道士院士李豐楙加持 北藝大科藝館《迴路花園》10月登場

​​▲▼北藝大科藝館開館節目《迴路花園》將於10月登場,特邀中研院道士院士李豐楙任特別顧問。(圖/翻攝畫面)

▲北藝大科藝館開館節目《迴路花園》將於10月登場,特邀中研院道士院士李豐楙任特別顧問。(圖/翻攝畫面)

記者莊智勝/台北報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以下稱北藝大科藝館)開館節目《迴路花園》將於10月登場,特邀中研院首位以道教研究,並擁有道士身份的李豐楙院士擔任特別顧問。李豐楙院士不僅致力於道教學術研究,熱衷於將所學融入生活與藝術中的李豐楙院士,更是義不容辭地為北藝大科藝館開館敬獻《迴路花園》提供專業的民間禮俗諮詢。​

​​為慶祝開館,北藝大特別耗資千萬製作《迴路花園》節目,該節目起心動念源自於道教科儀中的「齋醮」儀式;透過淨化、樂舞的形式,象徵被擾動的土地恢復平靜,科技藝術館的落成重整了新的秩序,連結過去與未來的能量,開展空間的新想像。雖然此劇並沒有宗教色彩,但既然源自道教及民俗傳統,為求謹慎,北藝大校長陳愷璜親自邀請在道教實務與學術研究的李豐楙院士為顧問。李院士表示:「科技藝術館將正式啟用,而開館敬獻《迴路花園》則是一種『潔淨、安鎮』的儀式。這將使這座大樓的基礎更加永固,找到屬於空間的新秩序。」​

​​《迴路花園》以國內首座科技藝術館為載體,特邀高人氣劇場導演王嘉明與新媒體藝術家張暉明聯手執導,依建築空間特性規劃沈浸遊走儀式,引領觀眾穿梭於建築內外,打造與建築對話的當代花園。透過結合科技法器的運用,與戲劇、舞蹈動作的幾何重組,展開穿透死與生、人與非人結界的魔幻旅程。「將宗教儀式中常見的火、光、音樂、符號轉譯為科技裝置中的雷射、聲響、燈光​​等​​,是民間禮俗融入藝術中隱喻表現」李豐楙院士對於《迴路花園》中的科技法器給予肯定與認同。​

​​專為科藝館量身打造的開館節目《迴路花園​​》,​​以五方為遊走動線,​​觀眾​​將​​會分成四隊,由演員帶領從四個不同的路線,​​遊走於​​科藝館的各樓層,每位觀眾​​將​​有一個獨一無二的​​LED及聲響​​穿戴裝置,所經之處隨著劇情變化處處有驚喜,不但有演員的戲劇演出,還會搭配​​當代​​舞蹈和音樂,及最新的​​演算法、​​AI技術的新媒體​​裝置​​,經由各種不同元素鋪陳故事。​

​​《迴路花園》售票場​​將於10月21日至22日登場,​​由於觀眾採遊走式觀賞演出,每場只能容納約80人,目前尚有​​少量票券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現正熱賣中。此外,除規劃四場正式售票演出外,《迴路花園》的演出裝置作品將續留在科藝館展出,展期自11月11日至12月10日(開館時間免費參觀,每週一休館),期待作品能持續帶給大眾更深入的思辨與價值,歡迎大家前來參觀!​

​​【《迴路花園》展演資訊】​

​​啟售日期|2023.08.26 (Sat) 中午12:00 ​

​​展演日期|10.21 (Sat) 18:30、20:30 ​

​​ 10.22 (Sun) 18:30、20:30​

​​展覽期間|2023.11.11 —12.10(免費)​

​​展演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科技藝術館​

​​售票連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