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以色列血淚建國,釀成以巴血海深仇

▲蓋兒加朵力挺以色列被洗版。(圖/翻攝自IG、路透社)

女星蓋兒加朵力挺以色列。(圖/翻攝自IG、路透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美國歷史小說家里昂尤里斯(Leon Uris)1958年出版過一本描述以色列在二戰後獨立建國的小說《出埃及記》(Exodus),兩年後被拍成同名電影(保羅紐曼主演,港譯《戰國英雄》)。為該片譜寫電影主題曲的作曲家,是厄尼斯戈德(Ernst Gold)。後來,有人為這首曲子填上歌詞,以著名歌手安迪威廉斯(Andy Williams)演唱的版本最為流行。

歌詞的第一句劈頭就說:This land is mine,God gave this land to me.(這片土地是我的,神把它賜給了我)。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旁人還有何置喙之餘地?

▲▼ 以色列士兵。(圖/路透)

▲▼ 以色列士兵奮勇抗敵。(圖/路透)

猶太人自認是「天選之人」,自有其優越感。但是這個民族的命運,是極其坎坷悲慘的。公元135年,猶太人第三次反暴政起義失敗後,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下令將全部猶太人驅逐離開巴勒斯坦。亡國離鄉以及接著而來長達一千八百多年的「民族大離散」(Diaspora),更是他們的痛中之痛。

二戰後,由於有高達六百萬名猶太人慘遭納粹屠殺,曾在十九世紀末興盛的「猶太復國主義」,再度受到高度重視,並且獲得歐美不少人士的同情與支持。問題是,他們要求復國的地點:巴勒斯坦,當時已住滿了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硬把一群不同信仰、語言和文化的猶太人塞進來(儘管血緣上雙方同屬閃族人),這個地方怎能不亂?

▲▼ 以色列士兵。(圖/路透)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終結土耳其鄂圖曼帝國對阿拉伯世界的統治後,國際聯盟就一直將巴勒斯坦交給英國託管。二戰後,在「猶太復國主義」的激勵下,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踏上返回巴勒斯坦之路,人數高達數百萬(因此里昂尤里斯將此舉比喻為《聖經‧舊約》裡的《出埃及記》大遷徙。

1947年,當時就有一艘載著4500名猶太人,名為《出埃及記號》的貨船從法國馬賽出發,意圖強行在巴勒斯坦登岸。7月8日,該船遭到英國驅逐艦攔截,雙方發生衝突,釀成不少傷亡。該船折近馬賽時,又遭到法國政府拒絕,數千猶太人變成「海上人球」,仍不斷抗爭。此一事件經媒體報導後,震撼全球,也促使聯合國決意解決猶太人的復國問題。

▲▼巴勒斯坦哈瑪斯武裝分子擄走以色列人。(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巴勒斯坦哈瑪斯武裝分子擄走以色列人。(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期間,重返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裡,有不少是激進派,他們的某些行動和手段在今日看來,跟恐怖主義沒兩樣。他們同樣搞破壞、攻擊英國軍營、跟不歡迎他們回來「搶地盤」的巴勒斯坦人開戰。由於衝突沒完沒了,1947年8月,聯合國終於通過「巴勒斯坦分治計畫」,將該地劃分為「猶太國」與「阿拉伯國」,前者佔據該地55%領土、巴勒斯坦人佔45%的領土。

1948年5月14日,英國託管巴勒斯坦的時代結束,猶太人宣佈建國,國名以色列。從這一天起,新一代的以、巴衝突悲劇,由此誕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