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在113學年主動寄存15個名額。(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根據教育部資料,113學年共有51校、5898名額寄存教育部,其中國立大學有2校、29個名額。讓人訝異的是,29名額中竟包含國內大學龍頭台大,佔國立大學5成以上比例。台大證實,今年主動寄存15名額,主要因應產業及社會發展需求人才培育,但不是首例,103學年也曾寄存8個名額,未來將視整體需求機動調整名額寄存策略,發揮名額使用最大效益。
受少子化衝擊,教育部允許大學在教育部寄存招生名額。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113學年共有51校、5898名額寄存教育部,公立大學有2校、29個名額,私立大學則有14校、2687個名額;國立技專校院則有4校、305個名額,私立技專校院有31校、2877個名額。
不過,讓人訝異的是,29個寄存名額當中,竟包含國內大學龍頭台大的15個名額,更佔國立大學29個名額的超過一半比例。不禁讓人懷疑,連台大也受少子化影響而要寄存名額。
台大向《ETtoday新聞雲》證實,113學年的確寄存15個名額,但不是首例,在103學年時,也曾寄存8個名額,但後來因為招生需求,陸續取回8個寄存名額。
台大進一步說明,寄存名額和少子化無直接關係,在招生總量控管機制下,校方透過向教育部申請名額寄存、擴增等方式,增加名額調配及使用彈性。名額的增減,主要考量為因應產業及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育,降低部分系所生師比以維持良好教學品質,以及為未來增設系所名額需求預做準備。
台大強調,未來也根據實際需求,取回寄存的15個名額,並將視整體需求,機動調整名額寄存策略,發揮名額使用最大效益。而面對社會與產業快速變遷與科技發展,未來仍會出現寄存名額狀況。
教育部則表示,為建立內部招生名額彈性調整機制,103學年度起開放大專校院自行評估申請主動調減(寄存)招生名額,台大先前即曾主動調減(寄存)名額,後續年度因有招生需求,再申請回復。113學年度則主動寄存招生名額15名,而各大學依校內招生名額調整機制評估申請寄存名額,教育部予以尊重。
私校工會副理事長尤榮輝指出,寄存名額制度容許學校自主調節招生名額,讓大學可維持漂亮註冊率,也可避免被教育部命令減招,扣減獎補助款。而少子化後,高教供需失衡,私立大學首當其衝,主動大量寄存名額以維持六成以上註冊率,如今傳出國立大學也開始寄存名額,就連大學龍頭台大也有寄存,顯示少子化海嘯衝擊已抵達國立大學。
尤榮輝分析,預期未來十年,許多私大校系名額會達「寄無可寄」地步而面臨停招,中後段私大將陸續退場,而許多國立大學會逐年湧現大量寄存名額。故「寄存名額」可視為校系負面指標,寄存越多表示校系前途堪慮,值得作為選擇校系的參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