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海考古新發現! 明代兩艘大型沉船艙內取出大批器皿文物

▲大陸深海考古取得新進展。(圖/翻攝央視)

▲南海二號沉船發現大量原木排列整齊堆積。(圖/翻攝央視)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文物局今(19)日發表三個水下考古新發現。其中,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是首次在南海千米(1公里,下同)級海底發現的大型古代沈船遺址,位於海南島與西沙群島北礁間約1500公尺深的南海海底。此外,威海灣內的三艘甲午戰船「定遠、來遠、靖遠」雖未發現完整艦體,仍在沉船處發現箱裝完整炮彈和水手姓名木牌。

▲大陸深海考古取得新進展。(圖/翻攝央視)

▲南海沉船內發現的明代文物器皿。(圖/翻攝央視)

《央視》報導,2023年5月至6月、9月至10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聯合對二處沉船遺址進行了兩個階段的深海考古調查。

勘探調查結果顯示,一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環形散落區和條形散落區組成,推斷約在明正德年間。核心區為船體和大量堆疊有序的陶瓷器、鐵器等構成的堆積,長約37公尺,寬約11公尺,環形散落區、條形散落區由散落的船載物品構成,沉船上部結構不存,殘存船體大部分被掩埋覆蓋,僅在部分位置暴露有隔艙板和底板。

二號沉船遺址位於一號遺址東北約12浬處,由核心區和散落區組成,年代約為明弘治年間。核心區為大量擺放整齊的原木堆積,長約21公尺,最寬約8公尺,該區西北及東部各有一處由少量原木和陶瓷器散落形成的堆積,二號船暫未發現船體,僅在核心區原木堆積中發現一根疑似船構件的條木。

一號沉船挖掘出的古文物包括超十萬件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竹木器等,代表物件為醬釉陶罐,琺華梅瓶,青花執壺、玉壺春瓶,紅綠彩碗、盤、杯,青釉玉壺春瓶,青白釉盤、碗,白釉三足圓香爐,藍釉高足碗,單色釉玉壺春瓶、扁壺,素三彩螺形壺、象形壺、鶴形壺,鐵鍋,銅盤、銅錢等。二號沉船遺址則發現原木及少量陶器、瓷器、蠑螺殼等。

一號船滿載外銷的陶瓷器,二號船則裝載從海外輸入的木材,代表著大陸海上考古首次在同一海域發現出航和回航的古商船,對於深入研究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雙向流動具有指標性意義。

▲大陸深海考古取得新進展。(圖/翻攝央視)

▲威海灣甲午沉船內發現的炮彈。(圖/翻攝央視)

從2017年起,大陸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單位在威海灣原北洋海軍基地附近,藉由水下考古結合檔案研究,陸續發現定遠、靖遠、來遠三艦。三艦均未發現完整艦體,僅存的遺物呈散落分布。

其中,靖遠艦於船艦中央部發現2箱完好的37公釐哈乞開司炮彈、艦首部發現1枚210公釐主炮開花彈,來遠艦則是發現兩塊寫有「來遠」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