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研究所靠圖片左方的蠟塊,讓失蹤16年的無名屍回家。(圖/法醫研究所提供)
記者吳銘峯/台北報導
基隆市警局2年前清查無名屍與尋親家屬關係時,懷疑台北市某無名屍可能為16年前失蹤的婦人,但婦人並無相近親屬可供比對DNA。但法醫研究所建議警局採集生前就醫檢體(組織蠟塊),確認就是該名婦人,順利協助死者找到回家的路。
除了本件死者順利找到回家的路之外,日本長崎縣五島市1年多前發現一具無名屍,日方檢視後發現該無名屍身上有醫療器材(髓內骨釘),經查該批醫療器材銷往南韓、台灣、中國及印度等國家。因此,日方循線將該無名屍DNA型別送我國比對,經法醫研究所比對後,發現該無名屍就是2021年於澎湖落海失蹤的章姓男子,終於讓流浪異國無名屍順利返鄉。
對於「科學照亮回家的路」,法醫研究所血清證物組組長林俊彥指出,法醫人員確認無名屍體(或失蹤者)身分方法很多,例如:指紋、DNA、牙齒、病理、人類學、影像醫學、特徵、醫療器材等,但是這2件是以非常規DNA鑑定方式,以確認無名屍身分,難能可貴。
林俊彥進一步指出,許多民眾發現家人失蹤都會著急尋找,甚至利用各種管道尋求協助。然而,大多數失蹤人的家屬並不知道其失蹤人是生抑或死亡;若是死亡,則有可能成為無名屍,其DNA檔案留存法務部法醫研究所;若是活著,則有可能成為遊民,此類人口大多因失智、精神障礙、語言障礙等原因,無法表達其正確身分訊息,被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收容於安置機構。
▲法醫研究所血清組組長林俊彥。(圖/記者吳銘峯攝)
因此近年來,法醫研究所與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各縣市警察局積極合作,加強橫向聯繫效能,請警察局詢問失蹤者家屬意願,若家屬同意,將採集家屬檢體送法醫所比對。此外,也請警察局提供轄內在安置機構身分不明者檢體,也送至法醫所比對。雙管齊下,增加尋親家屬及安置機構身分不明者資料,二者相互比對,如此就更有機會找到對應的家屬或失蹤者。
另外法醫研究所指出,目前所內存有全國無名屍DNA資料及部分安置機構身分不明者DNA資料,若能持續建構安置機構身分不明者DNA資料,爾後尋親家屬檢體送至法醫所比對時,除了有機會比對到無名屍(死者)外,更有機會比對到安置機構身分不明者(活人),帶給家屬一絲希望,減少社會資源有形與無形之浪費,也讓社會大眾能感受到政府單位對於失蹤人口協尋工作之積極態度,讓法醫鑑識工作更有溫度。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