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減半」政策轉彎!農業部改口:風險減半 2027年前達成

▲▼▲田山男子跑到農業部扔擲雞蛋,遭警方當場制止。(圖/記者邱中岳翻攝)

▲農業部正式宣佈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轉彎,改為「風險減半」。(圖/資料照)

記者林緯平、唐鎮宇/台北報導

農業部宣布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轉彎!《東森新媒體ETtoday》昨推出「台灣農場上的成癮:戒不掉的農藥」專題報導,揭露包括農業部缺乏配套措施引導農民、氣候暖化加上政策指標設定錯誤,三大原因導致減半政策註定破功。農業部今發布新聞稿坦言,實施以來「每年化學農藥使用量無明顯變化」,政策將修正為「化學農藥『風險』十年減半」,期程仍照原目標預計2027年達成。

《東森新媒體ETtoday》昨推出的專題報導,揭露農業部的前身農委會,在2018年提出的「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已實施6年,但去年國內農藥整體用量仍高達9371公噸,反而比基期年(2014年到2016年的平均數)增加2.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採訪團隊追查發現,原因包括農業部配套措施缺乏引導,導致農民改用較無毒的「生物農藥」意願不高,只能一直使用類似品項的化學農藥加大劑量;加上氣候暖化讓耕作難度增加。此外,農業部設定的減量目標4570公噸,是依2014年到2016年「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加總後「整體農藥用量」平均來減半,代表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用量,整體農藥用量也不會降低,形同「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註定無法達標。

▲▼噴灑農藥。(圖/路透)

▲氣候暖化導致害蟲增加,使得農藥用量降不下來。(圖/路透)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今發布新聞稿,指原先提出的「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確實著重在量的減少,但碰到近年氣候異常,且有秋行軍蟲等新有害生物入侵,仍有必要使用化學農藥即時有效控制,導致自2017年迄今每年化學農藥使用量無明顯變化。

防檢署署長邱垂章坦言,最初制訂農藥減量政策是為了保護環境跟人體健康,但若因此造成生物農藥用量減少,反而變成反效果,因此決定把先前不科學的觀點修正,改為化學農藥「風險」減半,希望透過農藥分級管理與高風險農藥退場,降低化學農藥危害。防檢署說,日前曾邀植保領域學者、產業代表等開會,與會代表均認同政策方向修正。

▲▼化學農藥十年減半行動手冊。(圖/翻攝自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官網)

▲今年8月出刊的化學農藥十年減半行動手冊,標題仍未標註為「農藥風險減半」。(圖/翻攝自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官網)

防檢署說,「化學農藥風險減半政策」是參考歐盟綠色政綱精神,將農藥依不同風險分為4級,分別給予1、8、16、64等權重分數,加權計算整體農藥風險,並將2014年到2016年的基期年風險值訂為1。結果顯示,去年化學農藥風險值已降低至0.8,比基期年降低20%,已顯現一定成效。

防檢署強調,政策執行迄今已有多項階段性成果,如推廣非化學農藥防治技術,在田區設置猛禽棲架,營造黑翅鳶棲息環境協助捕抓野鼠;利用燈光驅避技術防治荔枝細蛾等,示範區產量增加2成、化學農藥減少7成。另補助農民使用生物農藥,去年用量已較2017年增加1倍。

防檢署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農藥分級管理與高風險農藥退場,並持續開發非化學農藥防治技術、推動較友善環境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並積極推《動植物診療師法》立法,透過訂定專法及國家考試選才,提供植物健康診療服務及精準用藥,減少農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