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截至昨(29日)已累計1195例,其中有2人確診死亡。衛生局長黃志中今日於議會接受質詢時表示,高市府自2021年起與高醫大合作進行生物研究,將帶菌公蚊野放,母蚊產下的蟲卵將無法孵化,藉此達到「以蚊剋蚊」的效果,預計這兩天就會展開野放蚊子測試計畫。
▲高市府與高醫大合作,研究以蚊剋蚊,顯微鏡鑑別幼蟲形態及性別。(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國民黨高雄市議員方信淵今日質詢時表示,今年高雄登革熱病例數破千例,位居全國第二,是創2015年以來新高,雖然市府都有持續噴藥,但治標不治本,懷疑蚊子是否有抗藥性。
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今年噴藥濃度和以往一樣,藥效也很往年一樣,但確實要注意,只是今年社區髒亂點和孳生源太多。
▲高雄市議員方信淵建議市府參考新加坡治蚊策略 。(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
方信淵指出,新加坡登革熱防疫計畫是在戶外施放帶菌公蚊,和雌蚊結合時,會產生無法孵化的蟲卵,藉此達到防治效果,建議市府可參考。
黃志中表示,這是很先進的訊息,市府這3年也和高醫大教授合作,已有初步成果,這兩天也將和菲律賓大學到田野測試施放,樂觀來看,預計未來1年內,高雄會擁有自己的技術和量能。
▲雌斑蚊培育及採集。(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衛生局補充,南臺灣埃及斑蚊分布縣市,每年都要面臨登革熱疫情挑戰,環境控制策略除了平時孳生源清除、環境整頓,與疫情發生時緊急噴藥外,高雄市政府自2018年持續積極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及WMP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合作,尋找對於環境更加友善且有效的疫情防治策略。
衛生局指出,高雄市政府自2021年起與高雄醫學大學合作進行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生物防治技術研究,依2023年計畫目標,近期將有具體的高雄市登革熱防疫在地化Wolbachia應用科技研究成果,透過國際學術發表公諸於世。此外,也預計於2024年著手進行跨國合作田間野放研究計畫,進一步有效落實登革熱科技防疫生物防治新策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