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針對博士生獎助學金補助方式,調整為每月定額補助4萬元及加碼補助。(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教育部在今年6月宣布規劃「博士生獎助學金」,原先產學合作型最高月領7萬,現傳出7萬方案跳票。教育部今(31日)表示,經過詢問相關部會及學校建議,調整為不再區分類型,而採取定額及加碼補助並行,定額補助4萬元,並根據參與產學合作等情形再加碼補助。根據教育部規劃,預計113年起推動,每年名額1200人,到115年補助人數可達3600人。
為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教育部今年6月在台中舉行大學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中,提出結合「職涯發展與甄別機制」的博士生獎學金規劃案,區分為「產學合作型」與「學術發展型」兩類,前者為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領域,每月最高可領7萬元,後者偏向照顧非STEM領域,每月最高可領4萬元。
不過,產學合作型最高月領7萬元方案引起學界批評,對人文領域博士生不公,最高7萬方案也因此取消。教育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的最新規劃,博士班1年級到3年級,教育部每月定額補助2萬元,學校及企業共同補助2萬元,合計4萬元。預計113年每年名額1200人,到115年補助達3600人。
教育部稍早回應,博士班獎助學金原規劃採「產學合作型」與「學術發展型」二類來定額補助博士生,但諮詢相關部會、中研院及學校建議,調整為不再區分兩類型,而是採取定額補助及加碼補助並行,在補助方式上更有彈性,而非齊頭式平等,讓優秀學生更有誘因,不分領域的優秀學生更有機會獲得超過每月7萬元獎學金。
教育部進一步說明,搭配「加碼補助」,由學校訂定相關規範,針對入學甄選機制、兼顧文理領域發展、學校職涯輔導、學生實習銜接及師生參與產學合作研究等情形,擇優加碼補助。學校可根據領域發展、學生規模、學術表現等,設計不同獎助學金加碼方式,可提供博士生更優渥的獎助學金額度,並由教育部支持補助。
教育部表示,期待透過博士生獎學金計畫,引導學校根據其優勢特色與不同產業特性,透過實習與產學合作等機制,結合學校補助人數及額度等彈性措施,不僅更有利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的學生,更有助學生畢業後銜接進入業界或學術界服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