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下一波大流行!衛福部推防疫白皮書 張上淳:國產疫苗很重要

▲▼台大醫院-台灣醫學會高峰論壇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台灣醫學會高峰論壇前記者會,台大副校長張上淳。(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爆發超過三年,台灣防疫成果亮眼,但也有需要檢討的地方,疾病管制署長莊人祥今(8)日表示,已請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擔任召集人,邀集專家學者研擬「後疫情時代防疫白皮書」,為下一次大流行準備應變計畫。張上淳指出,雖然國產疫苗紛擾不斷,專家們仍主張「防疫物資的自產量能」攸關國安,包含疫苗、藥物與試劑等能夠自產都相當重要,也才能對國人安全予以保障。

台大醫院與台灣醫學會今日舉辦高峰論壇前記者會,論壇於本月11日、12日連兩日召開,其中兩場重要議題分別是「全民健保的現況,挑戰與未來」,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擔任主持人,另一主題為「COVID-19防疫工作之檢視與未來整備規劃」,由張上淳、莊人祥共同擔任主持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莊人祥表示,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三年,影響廣泛,超出以往對傳染病大流行的想定,相關整備自然有所不足。針對防疫工作事項,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在疫情告一段落後,邀請國內50名專家協助,並由張上淳擔任召集人進行相關檢討,後續會綜整為白皮書。

▲▼台大醫院-台灣醫學會高峰論壇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台灣醫學會高峰論壇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張上淳回想,疫情爆發初期,因應防疫物資不足,陸續有口罩國家隊等設立,這是因為平時很多防疫物資是國外輸入,國內自產成本相對高,產量也就比較少。所幸後續行政院整個動起來,自產量明顯上升,除足以供應國內,還能援助國外,也意味防疫物資是否有好的整備、準備,對於未來都是非常重要。

不過,國產疫苗方面則引發不少紛擾,張上淳則提到,應該要多著重於科學證據,高端新冠疫苗主要面臨的批評是沒有三期臨床試驗,但是大家要瞭解,它們走的是蛋白質疫苗,屬於傳統、安全的製造疫苗平台,只是速度相對比mRNA疫苗慢。

張上淳解釋,mRNA疫苗在初期大家沒有免疫力情況下,有機會做三期臨床試驗,去比較打疫苗、沒打疫苗得病的機會如何;但在台灣,疫情初期要做這樣試驗卻有困難,因為有打、沒打,都不會染疫,這樣的狀況下就不容易執行三期。

其次是臨床倫理也要考量,張上淳解釋,若當時已經有EUA廣泛使用疫苗,叫一堆人不要打疫苗,去打安慰劑是否合適?也會被檢視、檢討。

▲▼疾管署長莊人祥。(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長莊人祥。(圖/記者洪巧藍攝)

張上淳指出,用大規模個案二期臨床試驗做免疫橋接,初期並不是標準作法,但後來新開發的莫德納、輝瑞BNT的疫苗,也都沒有做標準三期臨床試驗,例如對小孩、次世代疫苗,用免疫橋接概念去判斷具有足夠保護力,照樣上市,也因此,其實不用一直否定國內做的疫苗。

莊人祥指出,防疫白皮書總共有9個章節,包含疫情監測預測、醫療應變、疫苗藥物、快篩試劑、口罩防疫物資、邊境檢疫、資訊科技、校園防疫、風險溝通等。就有專家提出建議包含防疫資料管理、導入AI運用等,還有病人分流規劃修訂,白皮書除針對過去防疫歷程進行紀錄,也針對未來若再有一個大流行,進行準備應變計畫。

張上淳表示,目前已經舉行超過20場專家學者討論會議,白皮書進入最後細節修正和文字潤飾,下個月可以在專家小組完成,再由疾管署、衛福部、行政院進行檢視討論,完成後一定會對外公佈。

▲▼台大醫院-台灣醫學會高峰論壇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台灣醫學會高峰論壇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