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青年日座談,探討「從世界的角度看台灣的國際地位」。(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距離2024總統大選投票日,轉眼間即將進入倒數60天的階段,與過往的總統選舉相同,國家主權議題總是會被藍綠各設定為議題戰場之一。台灣到底是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台大法律系教授姜皇池表示,從所有傳統、客觀「國家屬性」的條件來看,我們已具備所有傳統、客觀「國家屬性」的條件:人民、領土、有效統治政府,以及從事對外交往的能力,當然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另外,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分享最新研究指出,20歲年輕世代約有9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台灣全體約有5成認為應「維持現狀」。
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協會,共同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8日晚間舉行座談,與青年們探討「從世界的角度看台灣的國際地位」,台大法律系教授姜皇池、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是在這個座談會中,做上述表示。
出席今天這場座談會的來賓,除了姜皇池外,還包括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身兼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亞太自由婦女協會理事吳欣岱、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以及台北市議員趙怡翔。
▲台大法律系教授姜皇池。
對於有國際法學者以台灣自我滿足為中國的一部份,且台灣從未自認為是個主權獨立國家為由,不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姜皇池表示,他反對這樣的說法,因為從1999年李登輝總統的「兩國論」、2002年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到2021年蔡英文總統的「四個堅持」,都是向「國際法」社群大聲疾呼,台灣不是中國,台灣早已主張自己的獨立國家地位。
至於國際法社群主流學說認為「台灣很可能在法律上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應如何鞏固自己的獨立自主地位,姜皇池也提出三點建議,他表示,首先必須向世界強調台灣和中國互不隸屬,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問題,決不可再走「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的回頭路。第二、台灣應「永遠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標舉和西方民主國家相容的體制。第三、要堅持「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台灣的前途」,持續參與國際活動,同時在經濟、軍事、外交等層面繼續努力,爭取國際社群的認同與支持。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認為,獨立、統一或者「維持現狀」都有不同的定義,美國說的台灣獨立,跟台灣內部的各方論述,很可能都不一樣,但對中共來說,只要「不統一」大概就是台灣獨立。
陳方隅進一步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結果指出,20歲年輕世代的台灣認同更加穩固,約有9成的受訪者都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高於台灣全體平均的6到7成。
此外,台灣全體約有5成認為應「維持現狀」、3成認為「台灣是現狀獨立,但需在未來完成憲政體制整備」,但年輕世代則有高達6成認為台灣是現狀獨立。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對此,座談會主持人、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也表示,中共雖然總是宣稱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卻在許多實際政策當中不得不將台灣視為中國之外的獨立存在,這種矛盾弔詭的狀態,讓人不禁懷疑「你剛剛是讓我們獨立了嗎?」
董思齊強調,今天的活動邀請到專研國際法理論的學者專家、有實務政治外交經驗工作者,來描繪台灣可能的主權圖像,希望能讓青年朋友與不分世代的台灣人,一同思考台灣國家主權地位、如何近一步成為世界的台灣。
曾在外交部工作時被外派駐美的台北市議員趙怡翔表示,協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並非處理台灣的代表權,而是處理中國的繼承權,換言之,台灣2300萬人民不是由中國來代表。
趙怡翔表示,聯合國是共識決的組織,因此我們應累積理念相近國家對台灣的支持和認同,並積極進行法律戰,讓台灣能有意義地參與更多國際組織與交流活動,總統蔡英文致力於在國家定位問題上團結台灣社會,以中華民國台灣為核心、四個堅持為基礎,拉近藍綠之間的距離,他相信這也是總統執政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台北市議員趙怡翔。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認為,台灣的國際地位過去被認為是難解的問題,但近幾年卻因為地緣政治的變動,而有大幅變化,在美中對抗下,讓台灣的國際地位來到史上高峰,過去主張台獨的人被認為是「破壞現狀」,但應該進一步追問「現狀」是什麼;如果現在的現狀是台灣和平、獨立、自主,應該努力藉此機會深化。
亞太自由婦女協會理事吳欣岱表示,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與「華國」定位的模糊空間將台灣綁入一中框架,顯示現行體制無法有效抵抗。若要穩固台灣的民主政體,唯有透過本土政黨,才能將輿論聚焦在國族建構的議題,轉化為有意義的實際行動。
▼亞太自由婦女協會理事吳欣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