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中國侵台規模遠超諾曼第 恐陷補給困境

我們想讓你知道…https://www.economist.com/podcasts/2023/11/07/is-taiwan-ready-for-war

▲解放軍雖然軍事實力迅速壯大,但後勤補給能力仍明顯不足。(圖/CFP)

▲解放軍雖然軍事實力迅速壯大,但後勤補給能力仍明顯不足。(圖/CFP)

記者張靖榕/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國軍方研究顯示,登陸台灣需要動用的船隻、車輛與物資補給,將遠遠比1944年美國與盟軍用於登陸諾曼第的規模還要大,入侵台灣將會使中國陷入後勤補給的巨大困境。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解放軍一份對台研究估計,若進犯台灣,必須動員多達3000列軍事列車、100萬車輛、2100架軍機與超過8000艘船隻,用於運送軍隊、裝備與物資。另一項研究推測,登陸台灣需要的物資高達3000萬噸,規模與比1944年6月諾曼第登陸(D-Day)時,美軍與盟軍動用的船隻、車輛與物資還要多。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告訴《經濟學人》,「這是他們(解放軍)的軟肋。如果台灣不投降,共軍一旦登陸,還必須要打一段時間,或許一週、兩週。到時後勤補給在哪裡?後勤的支援需要跨越海峽,但我們不必,我們在自己的院子內作戰。」

俄烏戰爭仍在進行中,雖然俄國由陸路入侵烏克蘭,但中國仍仔細觀察這個主要盟邦與烏軍的後勤狀況,以汲取教訓。解放軍專家更耗費多年時間分析諾曼第登陸、韓戰以及福克蘭群島戰爭(Falklands War)的兩棲攻擊。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雜誌》去年10月寫道,俄軍後勤補給不足的問題「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特別是在未來穿越海峽和奪島方面,呼籲當局增加軍事補給庫存。

中國軍方機關報《解放軍報》今年2月指出,如今作戰行動節奏加快,後勤向前線進行補給變得愈來愈困難,未來戰線勢必會拉大、作戰部隊分布在更廣泛的地區,讓後勤作業變得更加複雜,而中國現有的後勤運輸能力尚不足以應付現代戰爭。

對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力提升解放軍的後勤能力,以5個戰區司令部取代原先7個軍區的編制,成立聯勤以確保部隊直屬由他領導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他也下令軍方加強使用數位技術管理後勤,同時和中國幾大快遞公司如順豐速運、京東物流簽約,由這些民間公司為解放軍提供倉儲管理與貨運服務。

不過美國與台灣研究解放軍的專家認為,已經發現解放軍的一些弱點,包括重裝備運輸工具短缺、過度依賴容易成為目標的鐵路、公路,以及在作戰部隊中的後勤人員較少。

美國前國防情報局中國專家亨利(Lonnie Henley)指出,解放軍空軍可能難以執行持續超過2周的作戰任務,同時質疑他們是否有足夠的維修能力、備用發動機以及訓練有素的戰機飛行員。

此外,中國邊境與多國接壤,台海不是中國唯一的後勤挑戰,陸地邊界實際上仍存在不穩定,包括與印度的邊界爭議等。

可以確定的是,習近平對解放軍的抱負是明確的,儼然成為區域軍事強權的中國,在各方面都有了長足進展,但想要有充分把握地贏得對台作戰的勝利,仍有所不足。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