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雙11」靜悄悄 業者:平常心看待「不指望像過去一夜爆發」

2023年11月10日 16:19

▲▼陸雙11靜悄悄 品牌方:平常心看待「不指望像過去一夜爆發」。(圖/CFP)

▲陸雙11近年轉趨冷靜,氣氛不如以往狂熱。(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雙十一」邁入第15年,但近幾年卻轉趨冷靜,不再有過去全民瘋購物的狂熱氣氛。對此,有品牌方坦言,要平常心看待雙十一,不要指望像過去一夜爆發,「還是要有利潤空間,不能盲目去做大數據加大補貼,那沒意義。」

根據陸媒《21世紀經濟報導》,受訪的品牌方認為,在消費低迷的外部環境影響下,雙十一成為明顯刺激消費的契機,但當流量成本居高不下時,今年已經降低了行銷和購買流量的預算。

品牌方直言,「要平常心看待雙十一,不要指望像過去一夜爆發。還是要有利潤空間,不能盲目去做大數據加大補貼,那沒有意義。」

事實上,無論線上或線下,無論電商交易的形態如何變遷,拼得更多的還是後台供應鏈的建設,包括物流體系、IT系統和數據流,等等。當雙十一不再有驚險的交易數字,平台和品牌沉澱的數據、服務和效率,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陸雙11靜悄悄 品牌方:平常心看待「不指望像過去一夜爆發」。(圖/CFP)

戴森地板清潔品類副總裁Charlie Park受訪時說,雙十一是中國的銷售旺季,他們在這個時點推出重磅新品也是順應需求,眼下全球都面臨著經濟大環境不甚理想的情況,但他覺得這不會影響到戴森的目標和願景,「我們始終認為,只要能為消費者遇到的實際問題設計出真正好的解決方案,那麼就有人願意為此買單。」

某家國產洗護品牌的營運人士坦言,目前自己的產品在天貓、抖音、京東和拼多多以及線下都有佈局,「零售是一個很苦的行業,需要極高的營運效率。拼多多的低價背後,是人效和成本的優勢。現在的雙十一,其實是用大半個月的預售轉化成這一天的銷售額。」

報導分析,相較於十多年前的物價戰,粗放的低價模式終究成為過去,它既透支著消費者的基本信任,也透支著市場前景。眼下,更多品牌在雙十一期間,將24小時線上的數位人主播、AI客服作為服務的一種補充。

西蒙顧和中國區消費品和零售諮詢高級總監謝曉瑛認為,平台需要將消費者洞察放在促銷策略的中心,「要提升大促的效果,將消費者置於促銷決策的核心,是企業在乍暖還寒的2023年的必修課。」

▲▼陸雙11靜悄悄 品牌方:平常心看待「不指望像過去一夜爆發」。(圖/CFP)

謝曉瑛指出,消費者至上可以是加強自營D2C通路在大促期間的產出,也可以是從消費場景出發提供高性價比的生活解決方案,包括精心設計的商品組合和服務,「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偏愛打折,大家其實更加期待優惠和服務的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雙十一平台之間的競爭不再如以往一樣劍拔弩張,顯然這也是監管層和商家樂於看到的結果。不少商家開始重新考慮與線上管道的關係,無論是收縮管道或進一步擴張,都是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