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大閘蟹跌至「白菜價」 每隻僅43元觸及歷史低點

▲陽澄湖大閘蟹。(圖/CFP)

▲陽澄湖大閘蟹進入旺季。(圖/CFP)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入秋後的大閘蟹肉質肥美,但大陸大閘蟹價格卻大跳水,甚至跌至「白菜價」,觸及歷史低點,最便宜的10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43元)就能買到一隻。業者和專家指出,這是因為今年大閘蟹大豐收,但民眾購買的慾望卻下降,供過於求。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走訪南京進香河市場發現,最便宜的10元就能買到一隻。有螃蟹銷售商表示,「今年是最便宜的一年,今年產量多。我們家最便宜的公蟹大概是3兩2,母的大概是2兩,10元一隻,最貴的是25元一隻。」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大陸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成永旭表示,相比於去年冰凍、高溫等不利天氣,今年各螃蟹養殖地風調雨順、氣候適宜,大閘蟹迎來了近3年產量峰值。

此外,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聞辦主任姚水生9月指出,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總產量預計在1.1萬噸左右,較去年增加約0.16萬噸。

今年大閘蟹產量質量均有提升,但對蟹農而言,豐產並不意味著豐收,武漢、廣州、鄭州、杭州等多地均出現大閘蟹「價格觸及歷史低點」的現象。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新經緯》表示,前幾年大閘蟹是供不應求,之後很多蟹農擴大生產,從整個飼養的週期來看,一些品相好的蟹,整個飼養週期是要超過2年;擴產幾年後,後遺症顯現,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態。

▲▼ 大閘蟹商販。(圖/翻攝自微博)

▲ 大閘蟹商販接受採訪。(圖/翻攝自微博)

除供需關係外,大陸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也是影響大閘蟹價格下滑的重要因素。重慶三亞灣水產綜合交易市場經營「太陽島」海鮮店的游老闆表示,今年生意不好做,買螃蟹的人普遍比去年少,感覺很多人買大閘蟹的慾望都高。

有「陽澄湖養蟹第一人」之稱的養殖專家周雪龍分析道,一方面是由於經濟仍在恢復,消費者購買能力和購買意願下降,往年大閘蟹常作為民眾中秋請客送禮的首選,但今年這樣的情況在減少。

另外,電商平台一些缺斤短兩、虛假宣傳,蟹卡亂象等,也會一定程度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朱丹蓬指出,「蟹卡也好,電商也好,這一塊『掛羊頭賣狗肉』、高價低質、以次充好亂象太多,會影響到一部分人對於大閘蟹的消費慾望,以及消費的信心。」

不過,朱丹蓬認為,優質大閘蟹的剛需度還是客觀存在,「未來市場會穩步復甦,但可能時間會慢一些。」對於電商平台亂象等問題,他建議平台要有准入機制,對於不良商販也要有淘汰和處罰的機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