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官媒:年底前再降準有空間且必要

▲▼人民幣,GDP(圖/CFP)

▲人民幣。(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官媒《證券時報》14日在頭版刊文指出,從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並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性和永續性角度來看,年底前再度降準是有空間且必要的。

文章提到,隨著本周將有850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以及10月金融數據顯示有效融資需求仍待提振,近日市場關於降準的討論再起。

文章指出,之所以市場認為近期貨幣寬鬆的窗口期再度打開,除了銀行體系本身就有「補水」的需求和助力經濟穩增長的訴求外,匯率等外部約束因素的緩和,以及為資金市場即將到來的跨年階段提前準備等,也被看作目前為降準合意時點的重要原因。

文章提到,今年以來,為提振經濟復甦動能,貨幣政策多次發揮逆週期調節的先行作用,3月、9月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中長期資金超過1兆元;6月、8月兩度降低政策利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市場利率下行。

文章指出,不過,10月全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年比再度轉負,顯示經濟修復基礎有待逆週期政策進一步「加持」鞏固。

文章提到,除鞏固經濟修復動能的需要外,銀行體系對中長期流動性的注入也有需求。以一年期股份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為例,自上月以來其利率水準就持續高於同期MLF利率,顯示當前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偏緊;加之年底最後兩個月有超萬億MLF到期,降準作為成本最低的一種流動性投放工具,在為銀行體系補充中長期流動性的同時,也有利於減輕銀行負債端成本。

文章指出,自9月底政府債密集發行以來,市場對降準的期待就一直存在,近期之所以被視為降準的有利窗口,主要在於受中美關係出現緩和向好跡象、美聯儲加息週期見頂,以及年底結匯需求季節性增加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年底前可望維持穩定,降準的外部約束有所緩和。

文章提到,近年來,中國實施過多輪降準,但降準並不等同於量化寬鬆超發貨幣,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大水漫灌」;在維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的訴求下,降準的角色更體現為營造與之相符的流動性環境,以及降低銀行體系負債成本。

文章最後強調,因此,從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並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性和永續性角度來看,年底前再度降準是有空間且必要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