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成功測試新固態燃料引擎 掛飛彈可助攻美關島基地

▲▼北韓11月11、14日進行用於遠程彈道飛彈的新型液態燃料引擎的燃燒實驗。(圖/路透)

▲北韓11月11、14日進行用於遠程彈道飛彈的新型液態燃料引擎的燃燒實驗。(圖/路透,下同)

記者羅翊宬/綜合外電報導

北韓(朝鮮)官媒今日(15)證實,在高功率固態燃料引擎燃燒的2個實驗階段皆取得成功,而實驗重點擺在評估新款引擎的技術特性,該款引擎將應用於新型遠程(中型)彈道飛彈(IRBM),其射程可達3000至5500公里。專家分析,固態燃料引擎可提升北韓發射飛彈時的隱蔽性、機動性,同時擁有打擊美國關島軍事基地的能力。

根據北韓官媒《朝中社》、黨務機關報《勞動新聞》,北韓最近投入用於新型遠程彈道飛彈(IRBM)的高功率固態燃料引擎的研發工作,並分別於11月11日、14日進行第一與第二階段的引擎地面噴火實驗,兩階段的實驗圓滿成功,官方取得令人滿意的實驗結果,奠定新型遠程彈道飛彈研發的基礎。

不過,報導並未公開進行引擎噴火實驗的確切地點。

根據南韓《韓聯社》,北韓在去年底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全員會議、今年2月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上,便將洲際彈道飛彈(ICBM)火星(砲)-18型和遠程彈道飛彈的更新作業指定為今年的重大課題。

北韓飛彈總局指出,為了因應國家所面臨的緊張局勢和敵方的軍事合作,此次實驗是為了提升共合國(指北韓)武力戰略和攻擊力的必要項目。報導分析,北韓透過將引擎燃料從液態改為固態,不僅可以讓武器系統更加多元,還可以提高飛彈發射時的隱蔽性、機動性。

▲▼北韓11月11、14日進行用於遠程彈道飛彈的新型液態燃料引擎的燃燒實驗。(圖/路透)

目前北韓所持有的固態燃料彈道飛彈,分別為北韓版「伊斯坎德爾」KN-23、北韓版「ATACMS」KN-24、超大型放射砲(多管火箭砲)KN-25等短程彈道飛彈(SRBM,射程約300至1000公里)、北極星-2型等中程彈道飛彈(MRBM,射程1000至3000公里),以及火星-18型等洲際彈道飛彈(ICBM,射程5500公里以上)。

儘管目前北韓所持有的火星-12型等遠程彈道飛彈(IRBM)使用的是液態燃料,但液態燃料彈道飛彈在發射前必須先注入燃料,不過若之後改為固態燃料,則未來發射前無須再事前注入燃料,大大提升北韓突襲發射導彈的能力。

韓國國防安保論壇事務局長申宗佑(音譯)分析,使用液態燃料引擎的火星-12型雖然被研發為1節,不過採用新型固態燃料引擎的導彈則是提升至2節,推估射程獲得提升,平壤當局獲得能夠攻擊美國關島(直線距離3500公里)、美國阿拉斯加(直線距離6000公里)的能力,至於日本沖繩美軍基地更不在話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