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日本在升息效應中左支右絀 貨幣政策脫離軌道

2023年11月16日 13:03

▲ 從日本政府的動作來看,日本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再次陷入矛盾與裹足不前。(圖/達志)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11月6日,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的三菱UFJ宣布十年定存利率上調100倍;這個宣布後不久,另一金融巨頭三井住友也宣布跟進。

11月8日,承銷商瑞穗證券表示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正考慮再次發行日圓計價的公司債,這是波克夏海瑟威繼今年4月後的第2度發行日圓債,明顯預期日本央行很快就會結束負利率的貨幣政策。

不過,11月10日,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暗示,日本並不急於讓貨幣政策正常化,且提到鬆綁超寬鬆貨幣政策是一個「嚴峻挑戰」。但矛盾的是,日本政府卻在同一天宣布將斥資2兆日圓(約新台幣4270億元),促進具戰略重要性的半導體和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在日本生產。

本來,隨著日本回歸通膨狀態,加上經濟成長步伐穩健,按道理,日本應該很快會結束負利率,但從日本政府的動作來看,日本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再次陷入矛盾與裹足不前,我們應該怎麼解讀日本,這個台灣的近鄰?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量化寬鬆難行 美日利率急速擴大

▲ 三菱UFJ、三井住友一下子提升了一百倍的利息。(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台灣有很多日本通,那細心的人肯定知道,寧靜致遠的日本金融體系正在發生十年一度的大變革。雖然三菱UFJ、三井住友一下子提升了一百倍的利息,但也不過是將0.002%調到0.2%,其實也沒有高到哪裡去,不過,這已是過去十一年來的最高,這背後象徵的意義肯定不是我們表明看見的而已。

擅長價值投資,以及槓桿自身名聲,遊走全球市場套利的巴菲特為何對日本市場動作頻頻?日本各大銀行為何要一下子暴升那麼高的利率?背後原因看似偶然,其實不然,當然是為了賺錢。日本政府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最近衝到了0.95%,銀行只要將顧客的存款轉去購買政府公債,就可以賺得滿盆滿缽,這就是全球升息一年半後的自然效應。

今天的日本看似難以預測,實則就是作繭自縛。2012年安倍經濟學並沒有隨著安倍晉三離世而不見,只要安倍派依舊是自民黨內最大派閥,日銀如想要結束量化寬鬆,就很難在政治上全身而退,偏偏美國聯準會從2022年3月起暴力升息11次,政策利率從近乎零調升至5%以上,急速擴大的美日利率差異,現在日本金融界最頭痛的就是日本的貨幣政策何去何從?

▲ 美國聯準會從2022年3月起暴力升息11次,美日利率差異急速擴大。(圖/記者湯興漢攝)

貨幣政策脫離軌道 寬鬆政策退場更困難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最近的財政政策卻與貨幣政策背道而馳,日本央行對超寬鬆貨幣政策瞻前顧後還情有可原,但日本政府卻在此時規劃財政刺激,似乎坐實了政治考量駕馭專業的指控,明顯是明年大選前的討好選民之舉,非常諷刺。時至今日,避免時機未到就開始緊縮有其意義。但在日銀終於要朝緊縮方向邁開步伐之際,政府卻在這個關鍵時刻放鬆財政政策,真的有些讓人看不懂。

我感覺所有一切反映的就是伴隨升息效應而來的金融新世界,很多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東西都在翻轉,而且常常讓人防不勝防,全球化運行了幾十年,全球物流、金流與人流就像大水滔滔,你堵上了這裡,顧不了那裡,全球各個角落的破口與意外還將接著層出不窮。如果要說意外,那意外年年有,今年又特別的多。

▲ 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東西都在翻轉,而且常常讓人防不勝防。(圖/路透)

於是乎,我們看見了東山飄雨西山晴的各種怪象,那就是你表面看見的不一定是事實,你沒有看見的不一定就是幻影,所有的已知、未知、不知的變數全數交纏在了一起,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不管你是政府、企業甚至是投資人,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高估你看見的東西,也不要低估你沒有看見的東西,現在比的是與時俱進、先知先覺,那些利用日本低利率大賺其財的人,並不是未卜先知,不過就是一群自我標榜眾人皆醉我獨醒,擅長在市場資訊落差中找尋獲利機會的快手。

日本人從來都不笨,植田和男也心知肚明,所以他把日銀貨幣政策正常化形容為一個「艱鉅的挑戰」,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醞釀推出的財政刺激,確實有可能讓日銀從寬鬆政策退場的任務更加艱難,甚至可能提早耗盡寶貴的財政資源,讓日本失去應對全球經濟震撼來襲的必備彈藥。如果日本過去30年來,一而再、再而三時機不當的「增稅」,是讓日銀貨幣政策脫離軌道的元兇。那這一次,一個不當時機的「減稅」很可能將導致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努力功虧一簣,讓日本的不幸再添一則。

▲ 岸田文雄醞釀推出的財政刺激,可能讓日銀從寬鬆政策退場的任務更加艱難。(圖/CFP)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