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頭因洪水淹死的小鹿,攝於2013年。(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首度出現「狂鹿症」個案,這種致命疾病會使鹿隻變得如「殭屍」一般,目前沒有疫苗或治療方法,染病鹿最終難逃一死,已經擴散至美國及加拿大33個地區及南韓、北歐,且對人類恐怕也有風險。
綜合CBS及《紐約郵報》等美媒,黃石公園管理人員上周證實,從陳屍黃石湖附近的一頭成年騾鹿體內驗出「鹿慢性消耗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簡稱CWD)」,俗稱狂鹿症。
官員根據鹿隻身上的GPS項圈說明,牠最早於今年3月在懷俄明州科迪(Cody)由該州漁獵部捕獲,10月中旬死亡。黃石公園反覆檢測屍體樣本,證實園內出現首起病例。事實上狂鹿症自1980年代就在懷俄明州蔓延,目前已感染該州10%至15%的騾鹿,但黃石公園此前從未發現。
▲ 黃石公園一頭麋鹿。(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CWD是一種罕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鹿、麋鹿、馴鹿和騾鹿都可能感染,會造成腦部「普利昂蛋白」(PrP)異常堆積,在大腦形成海綿狀的空洞,並影響腦脊液和其他身體組織。
狂鹿症症狀包括頭部顫抖、耳朵下垂、過度分泌唾液、不願移動、走路不穩和磨牙,就像僵屍一般,且會造成體重減輕、頻繁喝水及排尿,最終導致死亡。有些動物感染一年後才出現症狀,有些在還未完全表現出病癥前就喪生。
這種疾病2005年曾在紐約州現蹤,當時北部農村地區奧奈達郡(Oneida County)有幾頭染病鹿逃出圍欄,該州環境保護部在獵人協助下迅速撲殺數百頭鹿,才阻止疫情擴散,使得紐約州成為唯一一個將狂鹿症從鹿、騾鹿和麋鹿群中根除的州,但仍持續在全球傳播。
截至今年10月,CWD已在美國至少31個州、加拿大2個省、南韓與歐洲的放養及圈養動物中發現,通常透過體液及廢棄物傳播,包括唾液、尿液、糞便,甚至是屍體。若飼料或牧場被染病的普利昂蛋白污染,動物也可能感染,且目前並無疫苗或已知的治療方法。
據韓媒報導,南韓2001年首度發現CWD病例,至2010年的19例後一度滅跡,但2016年再度現蹤,自2018年至今每年皆有個案,去年在宜寧郡、晉州市等地皆有農場因鹿隻染病被集體撲殺。
▲ 黃石公園一頭美洲赤鹿。(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獵人被要求尋找出現症狀的鹿科動物,且屠宰、剝皮等肉品處理工人都應戴上手套。為遏制疾病蔓延,紐約等美國多數州份都有嚴格規定,禁止從外部進口活鹿、屍體及副產品。一般民眾也禁止餵食野鹿,因為多數人類食物對鹿隻並不健康,且將動物集中在一個地點餵食可能有助疾病傳播。
黃石公園管理局指出,這種疾病一旦感染「沒有有效策略根除」。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將與其他機構合作,確定疾病傳播風險最大的地區並加強監測與樣本檢測,黃石公園也正修訂監測計畫。
僅管目前尚無CWD感染人類的病例,但有研究表明,這種疾病對於食用染病動物或接觸其大腦或體液的某些靈長類動物構成風險。美國CDC於2021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這些研究引發人們擔憂,人類也可能面臨風險。」
美國CDC指出,WHO自1997年以來持續建議,重要的是防止所有已知的普利昂疾病病原體進入人類食物鏈。WHO仍在進行研究,以確定在接觸染病動物或其肉類風險較高的人群中,CWD等普利昂疾病發病率是否更高,但由於病徵出現需要很長的時間,預估需耗時數年才可確認CWD對人類的影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