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後全球外交界聲名最響亮的鉅子:季辛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猶太人裡真的是人才、甚至天才輩出。人類思想史上影響既深遠又廣泛、讓人類腦洞大開的「F4」:耶穌、馬克思、佛洛伊德、愛因斯坦,全都是猶太人。而甫於11月29日以百歲高齡辭世的美國前國務卿、被 譽為是二戰後最重要外交界鉅子的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也是。
季辛吉是19世紀奧地利大政治家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的信徒,熱衷且致力於保持大國之間的權力平衡,緩和彼此之間的緊張關係,即俗稱的所謂「低盪」(Détente)政策。不過無論是梅特涅或季辛吉,「低調抗俄」仍然是其外交思想的核心。
▲ 季辛吉(右)於1973年出任國務卿時,跟總統尼克森同框。(圖/CFP)
對於美國,季辛吉有兩項最重要的「貢獻」:結束越戰以及打開中國的大門。1969年尼克森(Richard Nixon)出任美國總統後,為結束讓美國人焦頭爛額的越戰,提出了「越戰越南化」(Vietnamization)的口號。它的意思很簡單:美國人已經「虛累累」了。這場戰爭,就讓你們越南人「國內互打」吧!
1971年7月,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季辛吉訪問巴基斯坦。期間,他以「肚子痛」需要休息為由,「神隱」了48小時。事實上,他是秘密飛往北京,會晤當時的中共總理周恩來。新聞曝光後,舉世震驚。一年後,更促成了尼克森訪問中國的歷史性大事。
▲時任中共總理的周恩來在宴會上夾菜給季辛吉。(圖/翻攝直新聞)
季辛吉與尼克森的「中國之旅」有兩大目的:一是結束越戰(北越背後的最大支持者是中共);二是進一步疏離中共跟蘇聯之間的關係(讓中國進入全球貿易體系,那是後來的事)。1969年「珍寶島事件」發生後,本已交惡的中蘇關係變得更為緊張。季辛吉在這時候發揮打開中國大門的關鍵性臨門一腳,讓中國從此一面倒的向美國靠攏,開展了中美闗係長達近50年的「美好時代」。
1973年1月27日,當時已擔任國務卿的季辛吉跟北越代表黎德壽簽署旨在結束越戰的《巴黎和平協議》,兩人在同年底更因此雙雙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這是美國為了從越戰抽身而搞出來的一個騙局;南越政府及其和談代表被騙了,南越人民被犧牲了。兩年後的1975年4月30日,南越首都西貢(今日的胡志明市)淪陷,越南統一。
▲季辛吉跟習近平會晤時的留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季辛吉心心念念的美中友好關係在經歷數十載的世事滄桑後,由於全球化造成美國產業外移、勞工失業,自從歐巴馬喊出「重返太平洋」後,美中關係開始出現質變。其後川普、拜登兩任總統相繼奮力舞動抗中大旗,美中關係幾乎降回冰點。季辛吉之前苦心孤詣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差不多化為烏有。
眼前的時代已經不再是季辛吉的時代,他也早已實質上退出權力舞台。但不久前他還前往北京去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彷彿是特意要去跟老朋友道別似的。如今,這位曾經在政壇叱吒風雲的「二十世紀的馬基維利」,終於跟這個世界道別了。最懷念他的,還是中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