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水署擴大灌溉面積「8萬農戶受益」 農民樂喊:水一開就來了

▲農業部舉行記者會說明農田水利效能提升。(圖/記者楊惠琪攝)

▲農業部舉行記者會說明農田水利效能提升績效。(圖/記者楊惠琪攝)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農田水利會於2020年改制為農田水利署,納入公務體系。農業部今舉行擴大灌溉服務績效記者會,說明改制3年來,克服地形限制、改善灌溉設施,已擴大灌溉面積至5.6萬公頃,受益農戶逾8萬戶。有農民說,以前常為了搶水發生糾紛,現在「只要在田邊打開水龍頭,水就來了」。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這幾年氣候變遷影響農業甚鉅,對農業經營風險越來越高,尤其水資源是農業相當重要的資源,因此農業部持續思考如何提高生產效率、確保農產安全,以及降低農民經營風險。農水署成立3年來,讓以往在灌區外、靠天吃飯的農地,也能納入灌區,累積受益面積已達5.6萬公頃,逾8萬農戶受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水署署長蔡昇甫指出,台灣地形特殊,山高、坡陡、流急,如果沒有良好的設施,一下雨,水容易川流入海,等到作物需要水的時候,就無水可灌溉;以前農田水利會屬公法人,因採會員制,只提供灌溉水給灌區內的農民,而灌區外的農民,很容易遭受缺水之苦。

蔡昇甫說,農水署成立後,即針對全國原農田水利會灌區外的水資源、農地使用情況、地形地貌等進行調查評估,依據各地不同的水源、地形、作物等特性,制定不同的建設計畫,並克服當地不同的挑戰,施作不同的灌溉設施,讓農民有水可以灌溉,也讓更多青農願意返鄉。

蔡昇甫說,以南投縣埔里鎮百香果產區來說,農民用水成本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平均獲利增加35%,在地農村經濟也明顯活絡,農作年產值從5億提高至12億、帶動14億產業鍊,提供1250個就業機會。而花蓮瑞穗的舞鶴蜜香紅茶產區,也在改善灌溉設施後,讓茶園面積大幅成長,人力成本下降75%、單位產值增加43%,帶動8.2億的農業產業鏈,也增加16位返鄉青農。

南投埔里百香果農蔡先生說,以前沒有灌溉系統,缺水時就要買水、四處去搶水,甚至因為搶水發生紛爭,現在農地水源就像家裡的自來水一樣,只要在田邊打開水龍頭,水就來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