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植梧濕地鳥類調查特殊觀察-翻石鷸繫放紀錄-左金屬腳環-右橘色(SRX)藍色足旗。(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舉辦112年度成龍、椬梧濕地復育成果暨濕地標章座談會,由嘉義大學王柏青副教授說明濕地生態調查成果,與邀請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薛美莉研究員分享濕地標章對於水產養殖商品加值效益,,期許未來透過公私協力共同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生態保育及明智利用,帶動地方產業共榮發展。
縣府農業處指出,本年度濕地物種調查,在秋季鳥類多樣性較以往年度增加,有觀察到黑面琵鷺、魚鷹、黑翅鳶、黑嘴鷗等共計50種鳥種;水生物種調查部分,記錄到淡網紋裸胸鯙、波路荳齒蛇鰻等高經濟價值魚類22種,且有發現尚未鑑定分類之河口青鱂魚類新物種;植物物種調查部分,則有苦檻藍等15種原生種與18種歸化種,過往記錄稀有植物宜蘭莞草及雲林莞草在本年度調查則未發現;並設計濕地候鳥棲地、地景藝術應用、海漂垃圾議題等3場次課程活動,邀請地區口湖國小、文光國小及ㄧ般民眾共同參與,連結在地社區的生態教育推廣能量。
▲11月成龍濕地鳥類調查特殊觀察一紅隼(二級保育類)。(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大眾,成龍及椬梧濕地不只是單純的天然自然資源,它也是雲林縣未來永續發展的基石,藉由濕地標章的認證機制,確保養殖商品是來自於具有高度生態保護意識的地區,可以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將對口湖鄉內的蝦、魚、貝及海草等水產養殖商品帶來了新的價值,進一步獲得更高的市場認同及經濟利益,讓消費者的選購支持行為直接回饋到養殖業者,兼顧在地產業生計與生態保育效益。
▲12月椬梧濕地計畫成果座談會。(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農業處處長魏勝德指出,縣府在本年度7月完成2處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核定公告,以友善環境與明智利用作為發展架構,推動濕地生產、生態旅遊、觀光休閒遊憩等工作,未來將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及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緊密合作,申請成龍及椬梧濕地通過濕地標章認證行列,透過公私協力來保護生態,讓環境與產業能夠共榮共生,深化人與自然和諧相存的價值觀,來創造濕地最大的附加價值。
▲10月植梧濕地水生調查特殊觀察-土龍(波路荳齒蛇鰻)。(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