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時房間塞滿雜物!他「斷捨離」後存百萬醒悟:占據不用更浪費

▲收納工具。(圖/業者提供)

▲房間狀態會反映財務狀態,他從斷捨離後開始存錢,體悟到許多物品占據空間卻不使用,反而更浪費。(示意圖/業者提供)

文/30節約男子
摘自/如何出版《
30歲開始,理財不焦慮

一開始聽到「斷捨離」時,心想不就只是整理環境、丟丟物品嗎?為什麼很多人都提倡每個人都應該適當地斷捨離?等到我開始執行斷捨離後,才了解原來除了整理當下環境之外,多年的壞習慣也會隨著整理的過程浮現出來,例如我的囤物症、亂蒐集、購買不必要東西的癖好,這些習慣一直都隱藏在內心角落,只有我接受並面對這個問題時,才有機會改善。

開始斷捨離是從日本返回台灣時,當我回家整理從日本寄回的包裹,再看房間裡那些我沒在使用的物品,所有東西都在等著我好好整理,頓時覺得,明明我是處在負債的狀態,為什麼可以買進這麼多東西堆積在房間,許多東西都只用過一次,或是好幾年沒用了,零散地占據房間許多角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開始反思,為什麼要跟這些無用物品一起生活,會不會跟我的成長環境有關呢?將視角延伸到家裡的環境,我發現一個很驚人的事實:在還沒有意識到斷捨離這件事時,我是一個對家裡凌亂無感的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型態,不會特別想去改變。

我還會用一句話來合理化這些無法丟棄的囤積物:「以後應該還用得到,先放著吧!」而那些被我們視為以後還會用到的物品,就會躲在家裡的某個空間裡,除非家裡其中一個人狠下心處理掉,不然那些東西就會永遠在那。

我先從房間開始整理,把看起來能夠拿到網站上販售的集中在一起,再把剩餘的東西送人、丟棄、回收。整理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變得有點狠心,與過去的自己處於對峙狀態,我捨不得丟棄,也不小心把丟棄這個行為與浪費兩個字連結在一起。

但後來我才了解,當我沒在使用這個物品時,它不僅占據了空間,同時不使用其實也是種浪費。

一個小小的轉念,我卻練習好久,在每次整理舊物品時,難免會陷入情感掙扎中,這個是誰送我的、那個是我花多少錢買到的,但我告訴自己:把一切都留在過去吧,很多事情過去就是過去了,太依戀過去的人很難走向未來。

反思筆記 ●斷捨離過程中的內心掙扎,都是在逐漸成長的表現。

斷捨離要做什麼?

斷捨離是一件神奇的事,它會協助你篩選掉不適合自己的,只留下真心喜愛的。在還沒有選擇哪些東西要留在身旁時,每個物品都像是同等重要,心中的秤子一直在左右搖擺不定,這其實並不是好事,表示很多事情猶豫太久,正代表你不夠了解自己真正的喜好。

了解內心需求,可以幫助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定。不用聽取太多旁人的建議,人生的選擇權在自己身上,可以為自己做出對的選擇,這也是斷捨離教會我的事,因為我們一生中都不斷地在選擇中度過,該如何篩選就顯得重要。

人生的旅途很長也很短,我們不知道何時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時留下的物品該由誰處理,是否又會造成親人困擾呢?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思考的事。

大學時在補習班上日文課,有天老師與我們分享她的爸爸高齡離開人世後,她要花很多時間處理他遺留下來的銀行帳號,原因是戶頭裡有一些餘額,老師必須一間一間銀行跑將帳號註銷。這個故事在我斷捨離時突然闖入腦海中,於是我一直放在心上,在一次次捨棄與留下的抉擇中,協助我持續進行下去。

初期整理時一定會猶豫,不妨設置一個猶豫區並訂個期限,如果時間到了還是沒使用到那個物品,就可以將它處理掉,一步步將身邊物品減少,只留下最重要的。

有些人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將家裡過於生活化的裝飾捨棄,家具盡量減少,布置得像樣品屋般,這樣的轉變是在斷捨離過程中,發現人需要的物品其實不多,將生活重心回歸到人本身,而身外之物只是維持日常所需的基本配備。

將斷捨離、極簡融入日常,可以使人心情輕鬆無負擔,更能專注於自身想發展的事物;有些人則是追求色系、家具設計的統一,讓視覺感受更舒服。

雖然是從外在環境整理起,不過當我們在斷捨離的取捨之間,可以感覺到內心的變化,有時是拋下對過往的執著,更多時候則是感覺到內心被淨化了,對於許多事也就不再牽掛。

開始斷捨離時,區分「需要」與「想要」是一個重要的功課,我們常常是基於想要才購買的,這是非常正常的人類欲望,有些是別人擁有我也想要,有些則出自於自己的喜愛,更多人是為了讓別人羨慕而想要。如果想讓生活與工作取得平衡,每月費用不超支,只要在購買前簡單區分兩者,就可以有效控管開銷。

當自己認定眼前物品為想要時,就得好好評估一下是否有預算可以購買,如果沒有多餘的預算就不可以買,這是個很簡單的邏輯,沒有錢怎麼買?如果剛好有一筆預算可以使用,則可以換個角度思考,這個物品要花多少工作時間才能換到?反問自己願不願意花這麼多工時來換取眼前的商品,錢很難賺,真的有必要買進持有嗎?不過如果有錢、也真的非常想要時怎麼辦?那就買吧!只要收支掌控好且存得了錢就好,用錢能滿足自己的欲望也是件很幸福的事。

反思筆記 ●購物前區分需要和想要,能夠有效控管開銷。

★本文摘自如何出版《30歲開始,理財不焦慮》,作者「30節約男子」,2021年在IG公開薪資和支出明細⽂章,被大家認識,兩年迅速累積12萬粉絲。從29歲的負債人生,3年內靠著各種斷捨離與金錢整理,告別低薪焦慮。30節約男子用自己的親身實證,帶讀者找回生活選擇權,邁向理想人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